要加快推動設市的改革。1997年以后設立縣級市的工作就停了,最近又有所放松。國家城鎮化規劃頒布以后,設市政策有了相應的調整,這個調整意味著達到一定人口規模的鎮就可以直接設市。設市涉及到行政管理問題,機構和人員編制等問題,在這方面,浙江做出了很好的探索。過去認為特大鎮進行改革是不是要解決相應的機構和編制問題?我們認為情況未必是這樣,這種“小政府大社會”“小馬拉大車”,應是未來縣以下行政機構改革的重要方向。這么少的人員管理這么龐大的規模,這么多的經濟總量、企業、外來人口,不但沒有給國家增加負擔,而且上交了大量的財政,提高了管理效率,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其中的重要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如果這種制度性的問題得到破解,將來一些特大鎮設市的障礙將逐漸化解。中小城市的數量遠遠多于大城市,如果把更多的機會和發展權釋放給這些城市,既符合未來城鎮化改革中增強中小城市活力的方向,也會給這些城市的居民帶來更多的福祉。
用市場化方式化解融資難題
《經濟參考報》:投融資的問題是現在地方政府面臨最大的問題之一,中央政府也特別想破解這個難題,您有何解決的對策?
李鐵:當前主要是兩個問題。第一是缺錢,第二是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缺錢可以想出各種各樣的融資形式,但無論債務、債券、銀行等等,總得要還?,F在普遍的現象就是拿未來的土地出讓來解決眼前的問題,造成城市空間不斷擴大,需要通過房地產開發來補,補到最后會有各方面問題,土地一旦擴張了以后,整個城市的發展模式就會發生變化。
我們在研究融資創新過程當中,不僅想解決錢怎么來,還要解決錢怎么還。很多人包括在城鎮化規劃中也提出,是不是民資、外資可以進入城市基本設施投資領域?那就和政府原有的、國有的壟斷基礎設施投資運營體制發生沖突,那么他以什么樣的形式去進行交換,以什么樣的形式改變他的股權結構?是不是會動了政府利益?城市長期形成的福利體制中,包括基礎設施價格的福利,現在全國水價、電價都還有強大的福利成本。想要民資和外資企業進入城市的基礎設施領域,進入地鐵投資、公路投資,包括城市基礎設施運營和管理,可是在現行體制下,進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進來了能不能解決生存問題。過去為了保穩定,增加福利,政府通過補貼的方式導致了基礎設施的低價格,例如像地鐵價格,北京是世界最便宜的。華北地區極其稀缺的水資源,用水價格相當于歐洲的六分之一。如此稀缺的資源,價格失真,通過政府補貼來實現。這是整個融資創新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改革不是所有主體的利益都能保證的,否則改革根本進行不下去,價格改革就是如此,必須動這個價格體制,才可能有外資進來,獲得經營的利潤。
很多改革的內容,都來自于發展改革試點的實踐經驗。這些年,雖然試點政策不多,但是在試點過程中發生的事情,所存在的種種體制性的矛盾,或者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出現的一些偏差,都已經作為經驗和教訓總結出來,成為政策制定的背景。未來的城鎮化,也要利用試點推進改革。在當前的形勢下,改革的動力雖然取決于公眾和社會,但是重點在于政府。因為所謂的改革要取決于政府的決心。畢竟過去延緩中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制度障礙,都來自政府。政府得自己改革自己,在面對市場化需求時,發現自己存在種種問題。政府的改革力度有多大,取決于政府對問題的認識有多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