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發展民營文化企業的路徑與對策
科學定位和經營城市品牌。地方政府在發展民營文化產業過程中,首先要幫其確定好文化城市的定位。獨特的文化標志是一個城市最顯著的特點,也是城市發展的根基和精神引導。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小城市應更加注重挖掘城市的獨特優勢,比如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地域景觀、交通和郵遞、生活和生產成本等,各種有利于發展文化產業、吸引文化創意和技術人才的獨特性特征,都可以考慮將其抽象并包裝為城市品牌,但關鍵是城市品牌和地標必須由政府組織協調,進行長期的維護、保障和強化。
政策制度的有效支持。首先,政府應制定相應的貸款、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切實保障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具有穩固的政策平臺。其次,政府應建立和完善文化產業項目的審批、評價和監督制度,尤其要加強對文化產業項目的后期跟進,預防文化產業投資有名無實或者名不副實的情況發生。其三,強化政府的引導和調控功能,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的原則,在地方民營文化企業發展的初期,應切實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引導作用,待企業發展穩定之后,政府再讓位市場,以企業經營為主體,靠產業政策來規范,促進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促進民間資本介入文化產業。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區的文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結合文化產業的規劃和設想,把促進民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作為經濟增長的亮點重點推進,積極引導民營資本進入文化產業,促進民營資本的轉型。政府應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引導和支持,使民營資本有信心投資地方的文化產業,并逐漸形成一體多翼的跨產業發展的綜合型企業。
培育新興業態和骨干企業。中小城市應借助傳統產業和科技方面的特長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占據先機。第一,通過引導傳統產業的民營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實現傳統業態與文化業態的結合。第二,在文化產業園區內扶助和引導多個企業不斷地完善,逐步使企業群在創意、生產、營銷、服務等環節中形成產業鏈條。第三,培育骨干企業,將其經營模式、方式、技術和體驗,在產業園區中推廣和輻射。
注重科研和人才培育。一方面,政府要在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初期統籌協調,科學設置和規劃文化產業園區,幫助企業與地方科研機構或高校建立合作和溝通的平臺,促進民營文化企業在產研結合和人才定向培養的軌道上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多渠道培養和吸引文化人才,造就一批文化創意人才、文化創作人才、文化經營管理人才、文化經紀人才等;要整合地區教育資源,在高校開辦培養文化產業人才的特色專業,使之成為文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要強化在職教育和在崗培訓,努力提高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⑤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
【注釋】
①華正偉:“我國創意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2012年,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第141~142頁。
②《承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1~2015)》,http://www.cdgtzy.gov.cn/ReadNews,承德市人民政府,2012年5月25日。
③《承德市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占全市58.1%》,http://www.chengde.gov.cn/zhxw,承德政府網,2013年5月21日。
④《承德:向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邁進》,http://hebei.hebnews.cn,河北新聞網,2013年1月10日。
⑤《2006~2010年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http://www.he.xinhuanet.com/zfwq,承德市委宣傳部,2008年4月8日。
責編 /于巖(實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