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召開的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指出,“十三五”時期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
玉屏侗族自治縣地處的武陵山片區是國家重點扶貧攻堅區域。黨的十八大提出精準扶貧工作機制以來,玉屏縣緊緊圍繞脫貧致富的總目標,堅持“省級統籌、市負總責、縣抓落實”的管理機制,以年度目標為抓手,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目標,建立“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瞄準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群體,創新工作思路,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扶貧進程,精準扶貧碩果累累。
建檔立卡,精準識別
情況清、底數明,是一項政策措施順利實施并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玉屏縣結合“細胞工程”和駐村工作,借助獨創的民情系統,采取一家一戶上門查詢登記的方式,獲取全縣所有農戶的各項信息資料,包括所屬村組、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政治面貌、就業情況、經濟狀況、參保情況、人員構成情況、住房情況、生活訴求等基本信息,以“戶”為單位建立了3萬余戶“家庭檔案”。同時,對各行政村兩委班子建設、產業發展、基層黨建、集體經濟、民生事務、計劃生育、矛盾糾紛等27項村級建設情況進行統計,以“村”為單位建立了69個“小康信息庫”。另外,通過村組道路把各戶居民串連起來,把山塘水庫、村道、房屋位置、戶主姓名、居住地環境等內容繪制在一張圖上,將低保戶及其類別、五保戶、計生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體及黨員、農戶房屋結構和樓層進行詳細標注和說明,以“組”為單位繪制了700余幅“民情地圖”。駐村工作人員不間斷進組入戶了解農戶家中動態,每月更新變動信息,做到“動態化、常態化、信息化”管理,適時掌握農戶家庭情況,解析致貧原因,探索致富路徑。
把脈問診,精準開方
玉屏縣實行一名縣級領導和一個縣直部門聯系一個貧困村的扶貧工作制度,使決策層直面群眾,掌握一線最真實的資料,定期召開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推進會,研究村民集中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工作中出現的困難,提出解決方案,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由駐村干部登記匯總貧困戶申請的幫扶需求,及時上報,并且傳達上級制定的政策措施,讓貧困戶自己選擇扶貧項目。同時,向每個村派出了由3-5名干部組成的駐村工作隊,開展“1+1”“2+1”“3+1”等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全程跟蹤扶貧項目實施全過程,確保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另外,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動員群眾主動參與到項目篩選、確定、實施、管理和監督等各個環節中,使他們在實踐中得到實惠、受到教育、轉變觀念,由“要我干”變成“我要干”,強化他們創業的決心和信心,引導他們正視致貧的原因,找準適合自己的扶貧項目,樹立自力更生的致富理念。
對癥下藥,精準施治
針對不同地方、不同類型的貧困戶及其不同需求,分別給予政策優惠、資金幫扶、項目支持等不同幫扶措施,同時,實施產業發展扶持、教育培訓、低保政策、住房保障、干群結對幫扶、基礎設施“六個到村到戶”措施,使扶貧政策100%覆蓋貧困戶,在小康路上不留一個貧困戶。在政策方面:免費培訓下崗職工、農村勞動力,幫助他們尋找和聯系就業路徑;實施精準扶貧“雙線合一”工作,對全縣低保戶進行復核識別,將一類、二類低保戶納入扶貧對象范圍進行重點幫扶。在資金方面:對貧困戶貸款按年利率6%標準貼息,對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強且急需融資的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按年利率5%進行貼息;實施“雨露計劃•圓夢行動”等活動,并推出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助貧困學子圓大學夢。在項目方面:由政府主導,圍繞省、市、縣三級農業園區、高速公路、國、省、縣干道沿線和現有產業基地周邊適宜地區進行拓展,連片發展油茶、中藥材和果蔬等重點品牌產業;引進綠星農業開發公司、溫氏養殖等龍頭企業,采取“公司+農戶”“公司+家庭牧場”等種植、養殖一體化模式帶動近千戶農戶脫貧致富;引導個體農戶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項目,鼓勵玉屏山妹子家政服務公司、林下養殖等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項目發展壯大。據統計,精準扶貧實施以來,玉屏縣工業化扶貧帶動貧困戶1465戶4699人,城鎮化扶貧帶動貧困戶325戶791人,農業園區發展帶動貧困戶621戶2123人,文化旅游扶貧帶動貧困戶56戶150人,交通運輸業帶動貧困戶49戶157人,建筑業發展帶動貧困戶302戶911人,種植業發展帶動貧困戶1298戶5822人,養殖業發展帶動貧困戶501戶1507人。
玉屏縣精準扶貧啟示
把準脈搏,找到癥結所在。充分發揚黨與群眾血肉相連的優良傳統,深入基層一線“了民情、聽民聲”,創新建立“民情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梳理總結群眾致貧原因,做到“村有規劃、組有方案、戶有檔案”。及時跟進扶貧對象的狀態和扶貧措施的進程,實行信息即時更新、動態管理,逐步推進扶貧工作。
找準對策,抓好示范帶動。注重收集扶貧對象的需求,因地、因對象制定適宜的幫扶措施,讓貧困戶找到適合自己的扶貧項目。采取“以短養長,林藥套種,以種促收,以種促管”的發展和管理模式,建立項目典型示范基地,帶動農民創業就業。
扎準穴位,切除病痛根源。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組建專業隊伍,培訓農民上崗,讓貧困農戶認清脫貧致富的本質,主動積極參與扶貧工作,提高自身勞動素質和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消除貧窮落后。
(本文作者為中共玉屏侗族自治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