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扮演著“微社會”的角色,發揮著“微政府”的功能。可以說,好的家庭孕育好的公民,好的公民組成好的社會,好的社會推動下,則能形成好的國家治理。
近年來,如皋市市委、市政府把家庭建設作為推進現代社會治理的起點,挖掘普通百姓在家庭生活、鄰里關系等方面的真善美,匯聚和弘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傳承正派清朗的好風氣,為社會治理提供強大的源動力。如皋市連續多年被評為平安之鄉,先后被評為世界長壽鄉、省文明城市、愛心城市,榮獲省信訪工作先進集體,涌現出“愛心郵路”模范集體,成為南通市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的縣級城市。群眾的幸福感和城市的美譽度不斷提升。
征集“家風家規”,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這為以“道德治家”推進現代社會治理指明了切入點,提供了工作抓手。市文明辦、婦聯聯合舉辦以“弘揚文明家風•爭做幸福家庭”為主題、面向全市廣大家庭征集“優秀家風、最美家規”的活動。活動共征集家風家規近500條,市婦聯擇優編輯成冊在全市推廣。部分最美家規家風如下:團結友善,勤儉節約,敬業奉獻,明禮誠信;不一定要成才,但一定要成人;路再狹,也留五分予人,一著不讓,寸步難行;尊老愛幼以孝為先,換位思考情怡心寬;親幫親、鄰幫鄰,互助友愛見真情;鄰里好,賽金寶;遠親不如近鄰;等等。在持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過程中,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把弘揚優良家風家訓和鄉賢文化作為民風建設的基礎,運用農村大喇叭、文化墻等載體,開展“曬鄉景、贊鄉賢、傳家風”活動,推動民風、鄉風持續改善。
白蒲鎮朱家橋村為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和諧家風,修建了20米長的宣傳文化墻,文化墻上附有各種貼近生活、健康向上、語言精練、特色鮮明、富有內涵且便于傳誦的家訓家規以及思想健康、情感真摯、引人向善且便于傳講的家風故事,內容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提升了廣大村民的精神文明境界,為群眾創造了一個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該村先后被評為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試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