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是我國在改革與轉型的關鍵時期實施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以對外貿易為基礎,通過與沿線各國的經貿往來共同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進而建立起共同繁榮、共進發展的“命運共同體”,以積極應對全球性的經濟及政治形勢變化。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戰略所蘊藏的潛在風險必然成為重點關注之一。
【關鍵詞】新環境 一帶一路 戰略新格局 機遇 風險
【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識碼】A
“一帶一路”戰略是指“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戰略,是我國在改革與轉型的關鍵時期所實施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以對外貿易為基礎,通過與沿線各國的經貿往來共同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進而建立起共同繁榮、共進發展的“命運共同體”,以積極應對全球性的經濟及政治形勢變化。“一帶一路”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不僅被寫入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還在后續的工作中通過一系列重要舉措加以推進,如亞投行的發起、絲路基金的籌建等,這些舉措為“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到的相關項目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
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必要性
當前形勢下我國經濟發展現狀。隨著互聯網時代與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全球化經濟發展已經深入到世界各國當中。2014年“雙11”,阿里巴巴網絡交易平臺一天的銷售金額高達507億人民幣,反觀美國,感恩節三天網絡交易總金額也只有407億人民幣,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在不斷進步,互聯網經濟帶動我國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從數據上看我國整體經濟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從2014年的世界人口排名情況來看,我國依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人口總是占世界人口的18.84%,我國人均GDP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段距離,并且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發展的強盛,我國邊境情況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2012年釣魚島事件與黃巖島爭端事件的發展,我國沿海地帶的國際交往形勢嚴峻,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重要影響。面對經濟全球化,想要提高我國經濟實力已經不能依賴于國家內部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來完成,更需要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結合當代國際發展局面,建立新的經濟發展戰略,才能適應全球化經濟發展形式,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雙贏局面的形成。
“一路一帶”戰略深入發展的必要性。大國經濟主要通過貨幣、科技、軍事三大力量來支撐,軍事力量才是國家經濟貿易發展的保障,只有民族的軍事力量得到有效發展,才能解決我國的邊境糾紛,保證我國沿海地域的對外貿易的發展。2015年9月,我國成功舉辦抗日戰爭紀念閱兵,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縱觀世界強國,其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強力有的軍事力量,如美國,其經濟實力發展主要依靠先進的軍事力量為保障,不斷進行對外擴張,保證自身經濟的發展,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憑借自身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進行對外擴張,從戰爭表面來看美國主要為了獲取石油資源來滿足國家需求,但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擴張來促進美元全球化,從而達到控制世界經濟發展的動脈。
從2009年國慶大閱兵到今年抗戰勝利紀念大閱兵,充分展示我國強盛的軍事力量,這為我國經濟發展全球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強有力的軍事力量支撐對“一路一帶”戰略發展打下基礎,并且我國只有堅持“一路一帶”發展戰略才能保證國家經濟持續化發展。美國經濟主要采用趨勢入侵作為發展手段,但我國卻截然不同,在發展中選擇更加妥當的經濟形式,以實現雙贏為目標進行外交政策,“一路一帶”戰略的核心思想正是為繞雙贏為目的展開的,面對當代社會環境,世界各國更希望采用和平共處,共謀經濟的思想謀求發展,各國之間更希望有好交流實現雙贏。我國屬于人口大國,市場經濟發展迅速,面對我國活躍的經濟市場世界各國都想進入我國經濟市場謀求發展,同時我國也能借助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機會將中國貨幣帶上世界舞臺,從而提升我國的整體經濟水平,最終實現民族復興。
如今,在我國軍事力量支撐下,“一路一帶”發展戰略是提高經濟實力的明智之選。“一路一帶”經濟發展戰略從初步發展時期應該逐步進展到新的階段,當前是“一路一帶”經濟發展戰略的機遇,但是面對復雜的國際化環境與我國周邊實際情況,“一路一帶”也是我國面臨的一個挑戰,只有對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才能使經濟得到持續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新格局形成中的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能從經貿上拓展投資空間,釋放消費潛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而且還能將沿線國家聯絡起來,以形成范圍更大的一體化市場,在有效擴大投資、突破區域發展瓶頸的基礎上,實現各貿易國家的互利共贏。
以貿易暢通聯絡沿線國家,為經濟發展創造新機遇。“一帶一路”戰略通過貿易暢通聯絡沿線國家,為地區發展所創造的機遇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沿線各個國家,是貿易暢通所帶來的、并屬于大家的戰略發展機遇。從過去和現在的戰略變化來看,在各種交往與交流中,貿易暢通始終是最主要的,也始終應占據基礎地位,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往交流中應具有天然優勢。
首先,通過“一帶一路”有利于外貿優勢的發揮。中亞、東南亞國家比較突出的需求是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鐵路,橋梁建設等,而我國在基建方面的優勢又非常突出,彼此間加強在電力電氣、建筑材料、交通運輸、商貿旅游等方面的合作非常適宜,這就有利于將我國的外貿優勢發揮出來。其次,采用“一帶一路”戰略倒逼國內企業壯大。外貿需要有國內企業走出去,因此內貿是外貿的基礎,外貿的強大競爭力需要國內企業的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但國內企業還較為缺乏跨國經營的理念和能力,借助于“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恰好能夠倒逼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最后,促進我國經濟一體化及可持續發展。目前,經濟一體化及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兩個挑戰,而“一帶一路”戰略通過貿易空間的拓展不進可以實現范圍廣大的區域經濟體系,也使國家觸底緩慢的經濟增速再次煥發活力,迎來新的增長點。當然,“一帶一路”戰略帶給沿線國家的戰略機遇更為突出:通過“一帶一路”的經貿合作不僅可以調整國家資源配置、擴大分布空間,還能充分釋放沿線各國的發展潛力,使沿線國家在經濟方面得到切實發展,并引領其他領域的各種合作。
以貿易暢通促進共同發展,為互利共贏創造新機遇。“一帶一路”戰略所構筑的是立足周邊、“一帶一路”相連、沿線輻射、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網絡。在這一貿易網絡中,中國的優勢恰是這些國家和地區所需要的,因而這一貿易戰略必將是互利互惠、牢固長遠的。
第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落后,骨干通道不夠暢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應是他們的強烈需求,而中國的龐大外匯儲備及技術施工優勢完全可以滿足這些需求。第二,“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國家地處歐亞大陸要沖,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處于內陸地域的閉塞交通大大制約了資源開發與經貿發展,而通過互聯互通建設,中亞等國的東西暢通與發展就成為了可能。第三,亞太地區的基礎建設與資金需求量是一個龐大數字,僅2010年至2020年的基建資金缺口就高達1萬億美元,這樣的市場潛力不僅能大大推動了該區域的經濟總量提升,還能提供17萬億的商機和700萬個就業崗位,這對該區域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是非常大的。第四,從全球范圍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順利建成將能增加中國和東盟的貿易及投資在全球的份額,除了推動基礎建設的迅速發展,還能使中國和沿線各國組成利益經濟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以共同應對世界范圍內的挑戰,以優化區域治理和全球治理,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而共盡責任。
以貿易暢通帶動其它“四通”,為綜合發展創造新機遇。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基礎與前提,能夠帶給該區域的實惠非常具有誘惑力,發展作為當今世界主題之一,通過貿易交往而共促經濟、共謀發展,也是區域內或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的共同愿望與心聲。因此,貿易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最基本支撐,同時也是全面進行其它合作的基礎。但貿易的暢通并非僅指商貿交往的暢通,還有周邊各國道路交通、貿易政策、貨幣政策以及民心民意的暢通;五通結合方能相互影響,彼此促進才能協調發展。
首先,道路溝通作為貿易暢通的基礎設施,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必然得到加快建設與發展,并形成暢通的交通運輸網絡,同時還能促進相臨產業、貨物貿易、資源能源等領域的直接合作。其次,政策溝通作為區域貿易交往的規則與機制,必然能夠通過各國政策和法律的調整與制定為區域合作打開綠燈,并通過周邊國家領導人的會晤與對話而拉近關系、推進合作。再次,貿易暢通能夠使區域內國家間的商業活動消除不必要的壁壘與隔閡,使貿易成本大為降低,在提高區域經濟質量規模的基礎上,實現互利共贏。第四,貿易暢通還有望加快貨幣的流通,使本幣兌換和結算成為可能與常態,不經能夠降低流通成本,還能增強抵御金融風險能力,從而提高本地區經濟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對于人民幣來說,最直接的意義還在于能夠促進其國際化。最后,通過“一帶一路”的貿易活動還有利于沿線國家民心的相通,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宗教等各方面的交流與交往得到進一步加強,使古絲綢之路的精神得以繼承與傳揚。
以貿易暢通打造命運共同體,為區域一體化創造新機遇。“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國家眾多,所帶來的絕非只是經濟體系的重構,還有政治格局的變遷。由于“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在實質上是“以我為主”的對外開放及外交戰略,就必須要對由此帶來的地緣政治經濟格局變化做最充分預知并加以有效運籌。隨著近年來東亞局勢的不穩及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推進,個別國家對中國發展的遏制及其挑釁使打造東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日益增強,而新形勢下加強中國與東盟的合作、通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造東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也得到了廣泛的響應,個別國家在個別問題上的挑釁不應也不能成為東亞地區和平友好發展的障礙。
首先,亞太地區的絕大多數國家與中國的關系是友好的,不僅不存在領土爭端,而且還存在友好往來的歷史傳統,這種悠久的友好傳統與友誼在關鍵時刻所起到的作用是明顯的,如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時由于有中國的大力支持而度過難關,這就使傳統友誼與友好關系更為鞏固,并很容易形成一種不可或缺的命運共通關系。其次,選擇以經濟合作為主要方式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已成為東亞各國的共同認識,而中國的發展又非常快,各個國家通過合作可以享受到中國發展帶來的紅利,經濟一體化同樣決定了命運的共通與共融。再次,東亞地區存在一個最基礎的利益架構,具有區域經濟發展的聯動性特征,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脫離這一穩定的生產網絡而獨自發展,企業利益、人民福祉及區域發展都會因一些矛盾的存在而被割裂開來,共同的利益基礎只有穩固而堅厚,各國才能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享機遇、共贏挑戰。最后,實現共同發展與共同繁榮,中國只有走出去,只有積極推進地區發展的聯動網絡,主導打造東亞命運共同體,才能為區域一體化創造發展新機遇。而“一帶一路”正是實施這一偉大戰略、打造地區新格局的載體與依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