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眾的規則意識現狀
法治就意味著秩序。“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古話說明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建立起來的規則意識對于社會秩序的形成和維持起著決定性作用。規則和秩序使社會生活具有可預見性和安全性,公民的法治意識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為規則意識,即人們都自覺自愿地將法律法規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依法從事社會活動,這種狀態就是法治,而公民的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狀態,在某種程度上就構成了“法治”能否實現的前提條件。
我國公眾規則意識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接受高等教育能有效提高公民的規則意識
法治社會中,規則意識是法治意識的一種體現,即人們是否能將規則和秩序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是否通過社會契約維護社會秩序并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本次調查顯示,我國公眾的規則意識得分為55.2分(見圖1),可見,我國公民的規則意識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通過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受訪者,其規則意識要顯著高于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受訪者(見圖5)。規則意識是兒童期就開始培養起來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樹立規則意識的重要課堂,小學、中學直至大學教育都在持續地對學生進行法律法規教育。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個體,一方面其家庭教育環境可能要優于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個體,另一方面,接受過高等教育者受教育時間較長,其規則意識培養的程度較高,因此,教育水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個體的規則意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