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的雙效機制。依規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硬”路徑。依規治黨的前提是有規可依,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管黨治黨的總規矩。以黨章為核心的黨的制度規范體系,包含著豐富的倫理道德內涵,是黨員行動的“硬約束”。依規治黨要求各級黨組織切實擔當和落實好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堅持黨紀面前一律平等。以德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軟”路徑。以德治黨的“德”是理想信念與優良美德的有機統一。樹立共產黨員的崇高理想信念,堅持黨性修養,以德為先,充分發揮黨員的主體地位和道德感召力,讓廣大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黨的倫理和價值關懷,保持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系。
注重自律與他律的內外統一。馬克思主義認為,自律是人類道德品行的基礎,他律則是人類道德規范內容的來源。中國傳統文化也歷來強調通過自律自省來提高道德修養水平,正所謂“為仁由己”。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持了自律與他律相統一的原則。就每一個黨員干部來說,自律不過硬,思想道德不夠堅定,就會為貪念和誘惑提供可乘之機。同時也要看到,他律在廉潔自律精神的養成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當道德主體還尚未形成穩定的自律人格時,他律規范的約束性力量更是必不可少的外部助力。《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正是起到了這樣一種約束和懲戒的作用,使每個黨員常存敬畏之心;各級黨組織也要在日常的組織生活中加強對黨員個體的紀律約束和矯正機制建設,為廉潔自律道德人格的養成保駕護航。
鍛造全面從嚴治黨的倫理主體
穩定的道德品格是善行的最佳保障。黨員干部要想在行使黨與國家賦予的權力時清白做人,干凈做事,善始善終,就必須時時牢記自己作為人民公仆的本色,與人民心連心;在反復的倫理實踐中嚴守黨的規矩,不斷提高自身的黨性修養和道德素養,塑造和養成崇廉拒腐、崇德修身的廉潔品格,為全面從嚴治黨奠定堅實的倫理主體基礎。
正心誠意、慎獨慎微,常懷敬畏之心。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對治國者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格理想。要實現這一理想,要先正其心,誠其意,“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對每一個共產黨員來說,正心就是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忠誠于黨和人民,誠意則是勿自欺,誠實面對和堅守自己的道德良知。正心誠意還要求每一個黨員干部和黨組織都要常懷敬畏之心,畏黨紀國法,畏權力之為利器,畏黨與人民重托。只有常懷敬畏之心,才能慎獨慎微,時時自重自警自省,敬畏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永葆人民公仆本色。
秉公用權、勇于擔當,常行公正之道。作為人民公仆的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是否能夠廉潔用權,用權為公,直接關系到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無私才能無畏,無私才敢擔當。如果沒有一顆秉公之心,只為一己私利患得患失,自然也不會有敢于和甘于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較真硬碰、任勞任怨、盡心竭力的擔當感和奉獻精神。“公生明”“廉生威”,“廉潔”一詞本身就內含公正之義,公正才能無私、無私方能明察是非曲直,任人唯賢,“廉之謂公正”(《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常行公正之道,秉公用權,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保證領導干部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
尚儉戒奢,厲行節約,常記勤儉養德。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國最為悠久的傳統美德之一,也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古訓,無論對于“治國”還是“齊家”都關系重大。“勤”還與“能”緊密相關,執政能力的提高來自勤政為民的務實實踐,這是堅持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節儉與奢靡相對,主要指人們對待個人欲望的理性態度,它要求人們節制自己非分的物質需求,約束自己不合理的消費欲望,節約財用。儉所以養德裕民富國,奢所以敗身敗家敗國,不可不戒慎以對。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對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生活進行監督,以防生活作風上的不檢點、不節制對“八小時以內”生活的侵蝕,推動黨風民風向善向上;黨員干部更要嚴于律己,廉潔修身、廉潔齊家,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總之,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每一位黨員、干部和各級黨政組織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責任,自覺遵守黨章,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自覺接受黨的紀律約束,把握并踐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的倫理價值和道德要求,努力養成崇德修身的廉潔品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