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近日,國家旅游局發布重磅消息,全國367家景區受到查處,107家景區被摘牌,其中包括55家4A級景區。這是繼去年10月對山海關景區進行處罰、歷史上首次取消5A級景區資質之后,在旅游景區治理上的又一次重拳出擊。一連串的動作,有力呼應了規范旅游市場的現實需求。本期“思與辨”就該話題進行討論。
■ 主持人:尹傳剛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 嘉 賓:和靜鈞(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劉國強(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張敬偉(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治理力度大,查處范圍廣,說明國家旅游局強化了對景區的監管,它對目前普遍存在的旅游景區的管理亂象將起到極大的警示作用
主持人:367家景區受到查處,107家景區被摘牌……您怎么評價此次國家旅游局在景區治理上的又一次重拳出擊?
和靜鈞:去年伊始就有個別景區被零星摘牌,在處理手法上依然存在“選擇性”或“個例性”的懷疑,而這一次被處理的景區占到總量的9%,其中24%受到降級或摘牌的最嚴重處理,從數量上已經否定了過去曾有過的“選擇性”或“示例性執法”,證明景區牌照管理正從“終身制”向身份動態管理制度的“常態化”轉變。從“身份管理”向“質量管理”邁進,并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符合于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打破A級景區“鐵飯碗”,打破評級與降級的行政壟斷,發揮第三方獨立判斷作用,這樣才能使創建A級景區到維護與提高A級景區服務的前后工作保持統一,也才能使A級景區的既定利益格局保持在不斷被審視和監督的良好環境下。
劉國強:治理力度大,查處范圍廣,說明國家旅游局強化了對景區的監管,它對目前普遍存在的旅游景區的管理亂象將起到極大的警示作用,也必將促進景區管理的規范化。國家旅游局已有表態,這種摘牌機制將常態化,但它只是整個監督和處罰機制的一個環節。我認為旅游管理部門還應加強對景區運營的日常管理,明確考核標準,及時受理游客投訴,積極幫助景區進行整改,以不斷促進景區建設的完善。但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這些責任更應多地由地方旅游管理部門來落實。景區出現的管理混亂問題,更多地體現出地方旅游管理部門的失職。
張敬偉:公眾詬病最多的就是景區服務質量差、景區環境臟亂差、景區標志不規范以及普遍存在亂收費等亂象。以往,面對游客的投訴和輿論的曝光,監管部門只是對個案進行處理,但是并沒有起到處理一個、規范一批的作用。所以,此番向示范違規的景區景點重拳出擊,確是無奈之舉。另一方面,面對全行業的違規亂象,旅游監管部門也積累了有針對性的監管之策,因而是有備而來。
雖然旅游市場的諸多亂象需要用重典,但整個市場的長期規范還是要納入法治化的機制中
主持人:于景區治理而言,摘牌能在哪些方面起到作用?
劉國強:摘牌是對旅游景區極為嚴厲的處罰。A級景區是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沒有這塊招牌,其對游客的吸引力將明顯下降,同時,作為被摘牌的景區,其品牌形象也會遭受重大的負面影響。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到景區的經濟效益。而摘牌處罰對全國各個旅游景區的管理都是一記警鐘,可以促使其在景區管理中更趨規范。但也不宜過于依賴這一處罰手段。許多景區的品牌效應基于其歷史傳統和社會口碑,即使被摘牌,也并不會有特別嚴重的影響。關鍵還是要通過規范管理不斷提升景區的品質。摘牌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張敬偉:這次集中整治的威懾性效果可期。但是,景區治理和其他公共管理一樣,靠暴風驟雨式的運動執法是無法消弭亂象的。要想讓景區景點守法經營,徹底解決服務質量低下、環境臟亂差、景區標志不規范及亂收費現象,還應將治理成果固化下來。這就需要將猛藥治理升華為機制性常態治理。雖然旅游市場的諸多亂象需要用重典,但整個市場的長期規范還是要納入法治化的機制中。
和靜鈞:摘牌是現有A牌管理體系中最嚴厲的懲罰性處理,一旦摘牌,意味著重新“創建”。A牌體系與景區收費及價格標準有一定的關聯性,它不僅是社會效益的評價,也同時是個經濟效益的關聯因子。因此,企業或景區不得不在“創建成本”與“維持成本”二者中作出謹慎的選擇。
旅游景區需要合理規劃、規范管理,以人為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才能實現口碑與口袋的“雙豐收”
主持人:旅游景區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供給側改革,實現口碑與口袋的“雙豐收”?
張敬偉:隨著國人從追求旅游到享受休閑,特別是國人開始環球旅游,國內旅游市場在高端旅游市場的對比下顯得有些不堪。旅游市場的供給側改革必須提上日程。首先,學習借鑒發達旅游市場的經驗,完善軟硬件設施,提高整個市場的服務質量;其次,強化旅游市場的法治監管,促使整個市場和從業者不逾矩守法治;其三,建立旅游市場的誠信機制和分類管理制度,使金字招牌從市場功利的標志變成誠信管理的象征。
和靜鈞:當前對景區摘牌等處理,體現了供給側改革中“提質量、去庫存”等改革理念。一些景區在服務類別上存在同質化及創新不足等缺陷,就如玻璃天橋、古鎮遍地開花一樣,失去了對游客的吸引力,導致需求不旺。應鼓勵有獨特性、天然性、生態性的景區升級提級,不應從規模與景區面積大小定級評級。目前亟待出臺一個景區具體評級標準及引入常態化的第三方評估體系。
劉國強:從供給側改革來考慮,首先需要地方政府轉變經濟社會發展觀念,不可過于追求短期效益。許多景區的問題,反映出地方政府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發展思路中,過度開發旅游資源,沒有合理規劃,重效益輕品質。其次,還應提升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景區的問題涉及旅游、工商、物價、交通、衛生、餐飲、城市規劃等諸多部門,這些部門應該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同時又能各盡其責。第三,景區應該著眼于品牌形象建設,著力提升服務質量。可以圍繞核心資源,不斷開發外圍產品衍生產品,讓景區收入多元化,減少對門票的過度依賴。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游客的參與度和體驗度,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觀賞者和過客。總之,旅游景區需要合理規劃、規范管理,以人為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才能實現口碑與口袋的“雙豐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