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近年來,地處長江上游的云南省著力打造綠色屏障,水土涵養工程、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治理等多措并舉,以確保一江清水綿延東流。 圖為位于麗江市石鼓鎮的“長江第一灣”。 資料圖片/新華社供圖
編者按:
一年前的今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一年來,環保系統和沿線九省二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本報今日起推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系列報道,系統總結推動長江大保護取得的進展。
2016年1月5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渝召開,長江沿岸11個省市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討論一個主題——長江經濟帶的保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同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再次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做出部署。伴隨《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的印發,這項國家戰略開始進入全面系統推進的新階段。
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11個省市,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生態地位重要、綜合實力較強、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各省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沿岸的生態環境保護重視不夠,認識不深。
兩次會議,一個綱要,有一個主題詞,那就是生態環保。這意味著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有了環保硬約束。
一年來,環保系統和沿江各省市將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強化統籌和扎實推進,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和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強調源頭管控,發展有了紅線
如何“在生態環境容量上過緊日子的前提下”真正使長江這條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明確生態環境底線和自然資源上線至關重要。
環境保護部于2016年年初將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工作列為2016年“三大戰略”之一,優先在長江經濟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生態功能重要區、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等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實施嚴格管控。
截至目前,長江經濟帶的江蘇、江西、浙江、四川、湖北和重慶6省(市)已經制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其他?。ㄊ校┱谥贫ㄖ小?/p>
發展有了紅線,源頭更要管控。在長江經濟帶的發展過程中,戰略環評和規劃環評的提升和強化,為重大決策和規劃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依據。
結合正在開展的長三角戰略環評,總結成渝經濟區、西南(云貴)地區、長江中下游城市群戰略環評成果,環境保護部提出了以空間管制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以總量管控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以環境準入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的管理思路和具體舉措。
空間管制按照“優先保障生態空間,合理安排生活空間,集約利用生產空間”原則、總量管控明確流域和重點區域的環境質量目標,連云港等試點城市戰略環評的深入推進,不僅強化了環境保護的源頭預防作用,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歡迎。
在規劃環評方面,2016年環境保護部共完成長江經濟帶規劃環評審查22項,包括2個石化基地、5個產業園區、6個港口航道以及9項軌道交通、水利等規劃環評。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總體發展規劃環評,將規劃由84平方公里縮減至62.6平方公里,將煉油產能由5000萬噸級調整到4000萬噸級;通過沿江港口規劃環評,避讓自然保護區等敏感目標36個,減少規劃岸線210公里,縮減圍填海面積380多平方公里,取消作業區9個;通過水利規劃環評,避讓2個自然保護區,取消或暫不實施18個水利、水電工程。“三線一單”強調了區域、流域開發的剛性約束,環保要求成為規劃決策重要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