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所開拓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局面,厚植了執政黨的民意基礎,提升了國家的治理水平,充實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未來,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依靠人民群眾,進一步完善法治化制度反腐,“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才能得到持續鞏固,最終取得決定性勝利。
【關鍵詞】反腐敗 壓倒性態勢 黨的領導 民心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意是最好的向導。腐敗之癌作為政治變異和社會毒瘤,給黨和國家的事業、給人民群眾的福祉帶來極大的損害,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最大威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四年多的持續高壓反腐和制度建設,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勢頭已然形成,這是深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的政治治理成就。只有繼續推進反腐敗,并以法治化制度體系加以鞏固,才能不斷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才能不斷提升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水平,才能進一步充實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反腐敗是得民心、順民意、民心所向的偉大政治工程。
只有鞏固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才能不斷提升黨的執政能力
世界各國現代化成敗得失的歷史經驗反復證明,對后發追趕型國家來說,執政黨的戰略謀劃和執政能力,是穩定政治和社會秩序的根本保證,是現代化進程順利推進的政治基礎和制度關鍵。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組織保證,“搞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而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只有從中國全面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才能深刻認識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形成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作為擁有8800多萬黨員,440多萬基層黨組織的政黨,是全中國各項事業發展的組織核心和權力中心,掌握著龐大的政治資源、權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同時,80%以上的公務人員是中共黨員,95%的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是中共黨員,黨員構成了公共權力行使者的主體隊伍。因此,各級黨組織的情況、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素質和狀況,直接決定著執政黨的能力與水平,決定著國家現代化的成敗與得失。與此相對應,各級黨和政府的領導干部,自然成為各種腐敗分子“圍獵”的對象。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歷史使命,也直接決定了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是堅決保持反腐敗斗爭“高壓態勢”的政治成果,良好政治生態來之不易。從最初各種腐敗的“蔓延泛濫”,到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到“腐敗和反腐敗呈膠著狀態”,再到“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堅定支持下,終于迎來了“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的良好局面。這為不斷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基礎和政治前提。
正是由于我們黨處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核心,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和水平,直接決定著國家與社會的各項公共活動的民主法治水平。只有進一步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黨章和各項黨內法規紀律挺在前面,全方位和全過程從嚴治黨。同時,把高壓反腐的強勁態勢進一步推進,加大制度反腐力度,用法治化的制度力量鞏固“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才能在保證執政黨清正廉潔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鞏固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才能不斷提升國家治理水平
推進現代化進程,需要現代化治理。現代化治理的水平,決定著國家治理的水平,決定著現代化的品質和結果。這是世界各國現代化演變的歷史規律和經驗教訓。
現代國家治理,是一個整體配套的制度治理體系,其核心要求是制度體系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保障公平的能力。這就要求國家治理中,必須完善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體系,必須構建政治生活的民主協調體系,必須健全社會生活的公平保障體系,而這一切的制度基礎和制度前提,則是平等公平的權利體系和一體公平的法治保障體系。作為現代化轉型之中的“政治變異”,各種腐敗正是“蠶食”各種制度正義的“政治毒瘤”,是對國家治理進程和治理品質的最大威脅。
各種“腐敗”之所以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痛恨,是因為腐敗的總根源是“公權私用”。因此,腐敗威脅著公民的平等權利體系,造成各種“特權現象”泛濫;腐敗威脅著市場機制的公平競爭,導致了“權錢交易”和特權壟斷;腐敗威脅著司法公正,阻礙著法治社會的建設進程;腐敗威脅著國家利益和公共福利,侵害了公民的切實利益。各種腐敗現象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長久威脅,則造成了各項法律和制度的“虛置”和“空轉”,直接侵害著黨和國家的制度權威和制度執行。
只有持續鞏固反腐敗壓倒性態勢,通過深化制度性體制改革,堵塞各種制度漏洞和制度缺陷,健全現代國家治理的制度體系,才能樹立憲法、法律和各項政策的制度權威,才能保證各項國家治理舉措的落實到位。也只有鞏固法治化反腐敗的壓倒性態勢,才能保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才能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民主基礎和法治根基。
只有鞏固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之源。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民意基礎。只有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才能保證執政黨的道義基礎和民眾認同,才能保證現代化進程的順利推進。
各個層級、各種類型的腐敗行為,不但敗壞著共產黨的威信,侵蝕著共產黨的執政隊伍,威脅著黨和政府的權威,而且在侵吞著國家資源、侵占著人民福利的同時,更直接侵害了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的認同和支持。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獲得感,也因此受到不斷侵害。
公道自在人心,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經過四年多扎實推進的“高壓反腐”,人民群眾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反腐敗成就。遠在天邊的“大老虎”被捉了,近在眼前的“小蒼蠅”減少了,“進官府辦事容易了”“吃拿卡要不敢了”“私分多占減少了”,等等。隨著“反腐敗壓倒性態勢的形成”,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得到極大的提升。一是人民群眾看到了黨中央反腐敗的堅強決心和持續定力,看到了中國全面現代化的前途和希望,對黨和國家的“認同獲得感”提升了。二是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政治清明和政治生態的改善和向好,國家與社會關系更加協調,“官民關系”更加順暢,信訪投訴和社會積怨不斷減少,人民群眾的“精神獲得感”提升了。三是反腐敗斗爭中“贓款贓物”的追繳,公共服務和公益產品的增加,基層侵害公民切身利益現象的減少,促使人民群眾直接的“利益獲得感”提升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持續推進,隨著反腐敗從“治標”到“治本”的提升,隨著國家反腐敗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必將進一步持續鞏固。同時,隨著反腐敗斗爭不斷地向基層推進,基層腐敗“群蠅撲面”的狀況必將得到堅決遏制,基層人民群眾的各項權利和直接利益必將得到更加牢靠的保證,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必將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提升。
只有進一步完善法治化制度反腐,“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才能得到持續鞏固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正在路上,正處于深化改革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結構的變革和階級階層的變化,牽扯到錯綜復雜的制度、機制和利益的調整和協調。而公共權力的規范化體系、民眾參與的有序化推進、法治體系的制度化完善,這一切都有待進一步的改革。也因此,決定了未來的反腐敗斗爭,將依然面臨嚴峻的形勢和艱巨的挑戰。
有公共權力運行的地方,就可能有各種“腐敗”,有“公權私用”的地方,就有各種機會“腐敗”。中國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還在建構之中,市場競爭的公平體系有待完善、民主參與的公平程序有待加強、司法公正的法治水平有待提升,國家治理體系之中的制度不完善之處、制度漏洞和制度缺陷,都有可能給各種腐敗行為的發生提供機會和空間,因此,反腐敗斗爭依然還在路上,這是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所在。
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推動了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遷,所有制成分的多樣化、階級階層結構的分層化、思想觀念的多元化,都促使各群體之間的利益結構變得更加錯綜復雜。改革的進程是制度建構的進程,同時也是利益格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過程,利益沖突和利益矛盾在所難免。因此,在各種各樣、各個層級的利益關系調整中,“以權謀私”“假公濟私”“損公肥私”也就有極大的可能“隱藏其中”,這是反腐敗斗爭的復雜性。
如果改革的進程是一場利益結構調整的過程,那么,制度性的改革也是一場長期性的利益結構調整過程。國有企業的制度改革、政府機構的改革、事業單位的改革、用工和工資制度的改革、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等,都將直接面對“利益結構”的調整和變化。“既得利益者”與“既失利益者”、“得利多者”與“得利少者”、“強勢利益者”與“弱勢利益者”等,都將面對“公”與“私”利益的糾纏和沖擊。這也為各種的“公權私謀”“消極抵制”“為官不為”等“隱形腐敗”提供機會和可能。這正是反腐敗斗爭的艱巨性。
直面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進一步推進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建設,這就需要強化市場競爭的公平體系、暢通政治參與的民主體系、完善司法公正的法治體系等一系列制度化改革。同時,以國家監察體制的深化改革為突破口,在加強黨內監督和國家監督的同時,暢通社會監督、人民監督的途徑和渠道,提升反腐敗壓倒性態勢的制度化水平,用法治化制度反腐之力,進一步鞏固“反腐敗壓倒性態勢”。
反腐敗斗爭,是一場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生死之戰,“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政治治理績效的取得,來之不易、真切實在, 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認同和堅決支持。“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所開拓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局面,厚植了執政黨的民意基礎,提升了國家的治理水平、充實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顯著成效,但仍然任重道遠。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要堅定不移做好工作。要做到懲治腐敗力度決不減弱、零容忍態度決不改變,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正義之戰。”當前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尚未根本改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在未來的全面現代化征途中,只有通過進一步推進制度化改革,形成執政黨、國家與社會“全方位反腐”的制度合力,真正依靠民主力量和法治公器,才能全面持久地鞏固“反腐敗壓倒性態勢”這一政治成果。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政治理論室主任,研究員、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③邵景均:《鞏固發展“壓倒性態勢”》,《 人民日報 》,2017年2月27日 。
④人民日報評論部:《人心向背決定反腐成敗》,人民網,2017年1月23日。
責編/溫祖俊 美編/于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