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國防部長魯道夫·沙爾平:中德經濟戰略非常互補
我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來中國,從那時候開始我來中國已經超過200次了。回顧過去的30到40年,中國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中國領導人的智慧以及中國人的齊心協力讓中國成為了快速發展的一個成功典范,并且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福祉。鄧小平先生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一帶一路”有潛力來開啟另外一個新篇章。
我為什么這樣說?首先這不僅僅是一個政治愿景,同時它也變成了現實。我看到在我的祖國德國,不僅僅有來自于中國的火車通過歐亞大陸直達法蘭克福,中國的投資大量涌向德國,德國各種各樣的投資也不斷涌向中國。現在中國和德國之間這樣的投資變得越來越緊密,這種合作越來越緊密,這些都是基于我們的政治愿景。
德國現在是在遵循工業4.0計劃,也就是更多的數字化和機械化等等。中國也有一個非常具體的經濟戰略,也就是“中國制造2025”。我想中德兩國之間的經濟戰略其實是非常互補的。我們的經濟一方面有競爭,一方面我們必須互補和合作,未來我們將共同走向和平,共同為人民創造福祉。
德國前國防部長魯道夫•沙爾平(藍迪國際智庫項目 供圖)
巴基斯坦參議院財經委員會主席薩利姆·曼迪瓦拉:通過經濟合作消除恐怖主義
今天我想解釋一下,為什么我們要把瓜達爾港交給中國建設?因為我們有很好的合作關系,我們是朋友。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在2013年我們最終把瓜達爾港交給了中國。同時我們開始了一系列的雙邊活動,第一個活動就是電力行業基礎設施的項目,中國已經有一些國有企業來巴基斯坦進行投資。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實現可持續增長,能夠減少貧富差距。
我同時想強調,恐怖主義還是存在的。我們一直在和恐怖主義作斗爭,希望通過武裝力量減少恐怖主義事件的發生,但是恐怖主義并沒有因此消失。在過去十年內,我們看到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國家也是如此。作為領導人我們沒有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我們還是止步不前,而且情況有時候甚至比以前更糟糕。我們能夠吸取什么樣的教訓呢?那就是我們必須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活動,一系列的倡議來減少恐怖主義,我們要給出現恐怖主義的這些國家帶來富強、繁榮,減少貧富之間的差距,這是消除恐怖主義最好的途徑。所以,不管是“中巴經濟走廊”還是“一帶一路”倡議,我們都強調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巴基斯坦參議院財經委員會主席薩利姆•曼迪瓦拉(藍迪國際智庫項目 供圖)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智觀天下工作室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