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十八大以來多次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梳理解讀。
十八大以來,有一件事,習近平一直強調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這件事就是生態環境保護。他明確指出,“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4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西考察。這是4月19日傍晚,習近平來到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考察。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綠水青山——提升全面小康質量的“金山銀山”
“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習近平如此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背后是深沉的民生情懷。
生態環境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2013年4月,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就曾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但也承擔了資源環境方面的代價。當下,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習近平這樣指出。在他眼中,生態環境與人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能否解決生態破壞嚴重、生態災害頻繁、生態壓力巨大等問題,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對全面小康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對如何更好造福人民、提升全面小康含金量的思考。習近平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歸納起來就是要順應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
正如他在2014年APEC歡迎宴會上致辭時所強調的,“希望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這也是中國夢中很重要的內容”。
近幾年全國兩會上同代表委員共商國是,生態環境保護是習近平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總是詳細詢問、反復叮囑,心中的牽掛溢于言表。
2014年,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習近平連問“珠三角現在PM2.5是多少”“廣州市對機動車限行限購嗎”“東江的水質怎么樣”,件件事關綠水青山。
2015年,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習近平對“藍天指數”格外關注,追問空氣質量優良的能占多少,強調不能只靠“借東風”,強調事在人為。
2016年,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一再要求青海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2017年,習近平又接連在上海、新疆等代表團對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突出強調。
人民的期盼,就是習近平的關切。他不只一次說,“我們要下定決心,實現我們對人民的承諾”。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調研。這是5月23日下午,習近平在上甘嶺林業局溪水國家森林公園視察時,叮囑林場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森林資源保護好。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