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國包容性增長及世界影響(2015-2030)
未來十幾年,仍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更是世界走向包容性增長的關鍵時期。為此,習近平主席在G20峰會上提出,我們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G20 合作成果惠及全球。應該落實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包容性發展。“中國倡議”首次獲得了峰會的政治共識,特別是首次采用了基尼系數或其他共享繁榮指標,來衡量各國是否能夠促進公平發展和包容性發展。同時,這也是中國向國際社會做出的降低收入不平等的公開承諾,未來時期中國實行包容發展,不僅可以保持持續的中高速增長,不斷提高人類發展水平,消除極端貧困,也將促進基尼系數持續下降。
我們根據五大國在過去十五年四大指標的發展趨勢,對未來十五年(到2030年)做一展望分析(見表1、表2、表3)。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五大國人均GDP仍呈增長趨勢,但有所差異。預計2015-2030年期間,中國人均GDP 年均增長率在6.5%左右,人均GDP 將從1.34 萬美元(PPP,2011年國際美元)增長至3.45萬美元,是2015年的2.57倍,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2.1萬美元)的1.66倍;印度人均GDP年均增長率也在6.5%左右,到2030年達到1.47萬美元,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1.1%;印度尼西亞人均GDP年均增長率3.9%左右,到2030年達到1.85萬美元,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9.1%。這三國仍屬于增長趨同型國家。而巴西、墨西哥人均GDP年均增長率2%左右,人均GDP將分別達到1.95萬美元和2.22萬美元,分別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3.9%和107.2%,只有巴西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南北方的增長趨同,但并不會改變南北趨同大趨勢。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三大國的發展趨勢,將帶動南方國家與北方國家增長趨同,進而為全球走向包容性增長作出第一、第二、第三大貢獻。其中,中國人均GDP到2030年居五國之首,超過墨西哥、巴西,分別為1.55倍和1.77倍,體現了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引擎,遠好于其他發展中大國。
第二,未來時期,五大國人類發展指標不同程度地提高,相繼進入更高一組的人類發展水平組?;谶^去十五年HDI 指數的發展趨勢,到2030 年,墨西哥、巴西、中國將進入極高人類發展組,印度尼西亞、印度將進入高人類發展組。由此,將改變世界人類發展大格局。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預測,到2030年,極高人類發展組的人口從2014年的11.953 億人增長至12.663 億人,高人類發展組的人口從25.167 億人增長至26.766億人,中等人類發展組從22.882億人增長至27.12億人。如果考慮到墨西哥、巴西、中國將進入極高人類發展組,那么極高人類發展組的總人口將達到30.66億人,相當于增加了18.0億人,占世界總人口比重將達到36.39%,比預期目標提高21.36個百分點;當考慮到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從中等人類發展組進入高人類發展組,那么,中等人類發展組的總人口將減少15.2億人,占世界總人口比重比預期目標下降18.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高人類發展組的總人口減少0.30億人,這是由于墨西哥、巴西和中國進入極高人類發展組,與此平衡所致。按照上述發展趨勢,到2030年,高人類發展組、極高人類發展組合計總人口將達到57.128億人,比2014年增加20億人,與此同時,中等人類發展組則將減少11.0億人。
第三,未來時期,五大國絕對貧困人口及貧困發生率還會大幅度減少,為實現全球2030年消除極端貧困做出最大貢獻?;谶^去十五年的發展趨勢,預計到2020年,按每人每天支出為1.90美元(2011,PPP)的國際貧困線,中國將率先全部消除絕對貧困人口,墨西哥貧困發生率也會降至3%以內,巴西、印度尼西亞降至5%以內,印度可能降至10%左右;預計到2030年,墨西哥、巴西、印度尼西亞貧困發生率均可降至1%以下,印度下降至3%以內,基本實現全部消除絕對貧困人口。這將直接促進和帶動整個發展中國家到2030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的核心目標。
第四,未來時期,五大國基尼系數會呈現不同程度的變化。特別是中國已將共享發展作為核心理念,無論是城鄉差距、地區差距,還是人群差距,都在共同縮小,進而使基尼系數將持續下降。到2020年,將從目前的0.46下降至0.44左右,到2030年,則進一步下降至0.40以下?;谶^去十五年發展趨勢與國際發展經驗,到2030 年的未來十五年,印度有可能先上升、后下降,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可能會呈現波動式下降趨勢,也反映了全球性包容性增長是基本趨勢。
總之,到2030年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和墨西哥總人口將達到35.7億人,如果能夠達到上述發展指標預期,那么,就會進入全面包容性增長軌道,進而帶動全球走向包容性增長。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閉幕辭中所言:“我們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中國共享發展:引領全球包容性增長
中國領導人提出了共享發展新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1]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2]中國共享發展的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3]中國的共享發展已經超越了包容性增長,從國內視角看,是發展不只是增長,是共享不只是包容,是全體人民不只是部分人群(如中產階級);從國際視角看,在更大范圍內帶動世界包容性增長,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人類發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共享發展既是包容性增長的中國版本,更是中國超越包容性增長的創新版本。當前,中國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更廣泛地促進包容性增長。中國在全球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總結中國發展經驗與挑戰,明確提出落實包容性增長的具體政策路徑。[1]這些是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投資人力資本[2]、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中國方案”,體現了短、中、長期發展并重的中國智慧。
包容性增長為中國提升國際領導力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更加致力于提升在包容性增長方面的國際領導力。一方面,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期以來并沒能解決不平等頑疾,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擁有制度優越性,有能力、也必須要解決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貧困與不平等,以共享發展促進全面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中國積極拓展南南合作,正在廣泛開展與包容性增長相關的國際發展戰略,如“一帶一路”倡議,支持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通過對外開放升級版,使中國發展經驗和發展理念走向世界,引領發展中國家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到2030年,中國共享發展將促進全球包容性增長,推動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聯動包容發展,將引領全世界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特別是共享發展的中國。中國將與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墨西哥四大國走上包容性增長軌道,進而促進世界走向共同繁榮。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發展的革命,不僅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最大貢獻,也為世界人類發展作出最大貢獻,進而為促進世界包容性增長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