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落下帷幕,金磚合作正式步入第二個“金色十年”。此時,金磚合作正處在承前啟后的關鍵節點上。從世界形勢來看,一方面,這是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改革創新潮流奔騰向前。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尚未走出亞健康和弱增長的調整期。經濟全球化遭遇更多不確定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
在金磚合作的新起點上,如何看待金磚國家合作和發展所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如何才能順勢而為,抓住機遇,共同開辟金磚合作的新境界?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在科學分析和深刻總結金磚國家十年合作歷程的基礎上,為共同開創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加強金磚伙伴關系、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規劃了新藍圖。其中,首先是“深化金磚合作,助推五國經濟增加動力”,從“推進結構性改革”“形成聯動發展格局”“推動各領域合作機制化、實心化”等方面著眼,推動金磚國家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
“要想突破發展瓶頸,就必須轉變發展模式、優化產業結構”
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金磚國家經濟發展在不同程度上遇到挑戰。由于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人力資源成本增加、國際需求減弱等因素導致不少金磚國家經濟的結構性矛盾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金磚國家經濟傳統優勢在發生變化,進入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
進入這樣的階段,金磚國家如何才能跨越?習主席指出:“要把握新工業革命的機遇,以創新促增長、促轉型,積極投身智能制造、互聯網+、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帶來的創新發展浪潮,努力領風氣之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要通過改革打破制約經濟發展的藩籬,掃清不合理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增長。”
對于金磚國家經濟發展遇到的挑戰,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祝憲認為,應該區分哪些是周期性的,哪些是結構性的挑戰。如果世界經濟持續回暖,周期性的問題遲早會解決。但如果結構性問題不解決,在世界經濟下行和整體需求減弱時,這些問題還將爆發。這意味著,金磚國家致力于經濟的多樣化非常重要。只有進行結構性調整,困難才能最終被克服。
在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看來,金磚五國都是中等收入國家,面臨同樣的挑戰,需要提高經濟和工業發展水平,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結構性改革是應對挑戰的重要舉措之一,包括激勵創新、促進金融部門發展等,金磚國家應通過分享知識和經驗加強在這些領域的合作。
荷蘭萊頓大學經濟史教授理查德·格里菲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新工業革命的興起,世界經濟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金磚國家也紛紛遇到了發展的瓶頸,要想突破這個瓶頸,就必須轉變發展模式、優化產業結構。在這方面,中國走在了前面,通過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使經濟穩步快速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所說,當前發展經濟“不能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而是要立足自身、放眼長遠,推進結構性改革,探尋新的增長動力和發展路徑”,金磚國家應該優化產業結構,分享改革經驗,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各成員國需要協調發展戰略,促進在金磚國家之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金磚國家產業結構和資源稟賦互補性強,與此同時,五國間經濟合作的潛力還沒有充分挖掘出來。據統計,2016年金磚國家對外投資1970億美元,這其中只有5.7%發生在五國之間。為此,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應該共同探索經濟創新增長之道,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和發展戰略對接,發揮產業結構和資源稟賦互補優勢,培育利益共享的價值鏈和大市場,形成聯動發展格局。我們要用改革創新的實踐經驗,為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搶抓機遇、應對挑戰闖出一條新路。”
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理事會研究員卡汗對本報記者表示,金磚國家經濟互補性較強,印度的軟件、醫藥等產業具有一定優勢,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上擁有豐富的經驗,俄羅斯擁有資源優勢,各成員國需要協調發展戰略,利用互補優勢,在金磚國家之間促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