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必須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和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努力做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的表率,在講政治上旗幟鮮明,在守規矩上知行合一,在重品行上止于至善,在勇擔當上“嚴、真、細、實、快”,確保中央生態環保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 “四個意識” 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謀劃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的工作,形成了科學系統的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過去五年,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環保系統的光榮使命,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責任。我們必須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和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努力做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的表率,確保中央生態環保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樹立和踐行“四個意識”,要在講政治上旗幟鮮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什么時候全黨講政治、黨內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們黨就風清氣正、團結統一,充滿生機活力,黨的事業就蓬勃發展;反之,就弊病叢生、人心渙散、喪失斗志,各種錯誤思想、錯誤路線得不到及時糾正,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損失。每名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把講政治擺在第一位,學會從政治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握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查找政治偏差、強化政治擔當、提高政治能力,自覺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
一要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做堅定的政治捍衛者。當前,黨內政治生活的最大政治,就是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黨內政治生活的第一要務,就是學習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內政治生活的核心目標,就是塑造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打折扣、不作選擇、不搞變通。作為環保系統黨員干部,要堅決扛起建設生態文明的政治責任,把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轉化成為環保工作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堅定不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二要著力增強“四個自信”,做堅定的政治信仰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核心的使命。可以說,“四個自信”是應對挑戰最有力的武器,是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信仰之要、信念之核。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正是印證“四個自信”、充滿“四個自信”、踐行“四個自信”的典型,也為增強“四個自信”提供了強大支撐。環保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爭做堅定“四個自信”的模范,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努力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在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方面,勇于開拓、敢于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機制制度,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三要切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做堅定的政治踐行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解決黨內矛盾和問題的“金鑰匙”,是黨員、干部錘煉黨性的“大熔爐”,是純潔黨風政風的“凈化器”。環保系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從“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最基本的要求做起,認真落實《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嚴把選人用人關,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好政治生態,真正讓黨內政治生活這個熔爐“熱”起來、黨的肌體細胞全面健康起來。
樹立和踐行“四個意識”,要在守規矩上知行合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提出那么多要求,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來落實,光靠覺悟不夠,必須有剛性約束、強制推動,這就是紀律。”環保系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強化“四個意識”,必須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位,做到學做一致、知行合一。
一是必須讓守紀律講規矩成為各級黨組織的首要責任。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組織要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經常開展黨紀黨規教育,提提領子、扯扯袖子,引導黨員干部懂法紀、明規矩,知敬畏、存戒懼;要下大氣力建制度、立規矩,讓寫在紙上、貼在墻上、鎖在抽屜里的制度規矩落到實處;要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通過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問題,真正形成“火爐效應”,使廣大干部職工產生“燙”的條件反射,增強防腐拒變“免疫力”。
二是必須讓守紀律講規矩成為領導干部的思想境界。守紀律、講規矩是領導干部必須嚴守的政治底線。環保系統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深刻認識權力是把“雙刃劍”,若將其作為服務人民的機會,可以使人奮發有為、造福一方,若視其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就會使人腐化墮落、為害一方;要發揮表率作用,從自身做起,帶頭做到知上下、知進退、知榮辱、知是非,把權力、欲望關進制度與道德的籠子;要牢記好的家風強于萬貫家財,正確處理公與私、情與法的關系,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努力營造“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態。
三是必須讓守紀律講規矩成為廣大黨員的行為自覺。守紀律、講規矩,前提是筑牢遵規守紀意識。嚴苛的紀律是對干部職工最好的保護,無視紀律,蔑視規矩,往往帶來嚴重傷害。環保系統廣大黨員干部務必吸取慘痛教訓,把遵規守紀作為一生的必修課,心存敬畏、慎獨慎微,堅持理想信念宗旨高線,守住紀律底線,不觸碰法律紅線,不斷強化紀律規矩意識,使守紀律講規矩成為行為自覺。
樹立和踐行“四個意識”,要在重品行上止于至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而無德,行之不遠。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即使有豐富的知識、高深的學問,也難成大器。”加強道德修養,就是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明大德是根本、守公德是義務、嚴私德是本份。環保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從政治思想、為民情懷、使命擔當、自我約束上不斷加強品德修養。
一要心中有黨。這是第一位的,是思想基礎、信仰基石,也是一個黨員應有的基本品格。只有心中有黨、心中有民,才能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才能懂得“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才能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如果心中無責、心中無戒,就不可能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黨、心中有民也就只是一句空話、假話。環保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生態文明已經寫入黨章,心中要時刻裝著這份黨的事業,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的具體工作上。
二要心中有民。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和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享有更優美的環境,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份量不斷加重。環保系統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下大氣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擴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要扎實推進環保系統“放管服”改革,在減少審批上下功夫、在加強監管上下功夫、在創新手段上下功夫、在提升服務水平上下功夫,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每一項決策、每一項工作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需求關切。要創新聯系群眾方式方法,多了解社情民意、多傾聽群眾呼聲,使環保工作始終建立在深厚的民意基礎之上,始終順應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期盼。
三要心中有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環保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銘記肩負解決環境問題的政治責任,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以深化生態環保改革為動力,加快構建“四大體系”(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約束和激勵并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和“三大紅線”(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四要心中有戒。人要心有所戒,方能行而有界。戒是什么?戒就是憲法法律法規,戒就是黨章黨規黨紀,戒就是成文的紀律和一些未列入紀律的規矩。環境保護部先后出臺的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施辦法等30余項規章制度,就是一種戒。其中對辦事、調研、出訪的輕車簡從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是針對每一個黨員干部的,大家必須強化自我約束,自覺嚴格遵守,不要以為沒有人時刻監督就放縱逾矩,就打折扣搞變通,要知道破法無不始于破紀、破紀無不始于破規。近年來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違紀違法者沒有“戒懼”,心中閘門洞開,亂心智、棄操守、縱欲念,最終底線失守、人格淪陷、毀了事業、害了自己。“心中有戒”是每名黨員干部的“護身符”,只有思想有戒,無怨無悔忠誠于黨;行為有戒,有所為有所不為;追求有戒,遠離聲色犬馬,才能經得住考驗、抵得住誘惑。
樹立和踐行“四個意識”,要在勇擔當上“嚴、真、細、實、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改革責任擔當,看準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氣來,堅定不移地干。”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已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環保部門在貫徹落實這些決策部署中首當其沖。環保系統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大力弘揚優良作風,狠抓落實、一抓到底,攻堅克難、強力推動,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加快形成“嚴、真、細、實、快”的干事創業氛圍。
“嚴”是前提,即嚴肅、嚴格。所謂“嚴”,就是講規則、講規矩,對自己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對工作要“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念好“嚴”字訣,要從嚴肅工作紀律做起,把“嚴”字貫穿環保工作始終,審批從嚴、監督從嚴、執法從嚴,嚴之又嚴、一嚴到底,強化工作督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質量,堅決克服低標準、過得去、窮對付。要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將環境保護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要嚴格責任追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不管什么地方什么部門什么人,都要依紀依規嚴肅問責、終身追責,杜絕避重就輕、走過場,讓失職瀆職、玩忽職守、懶政怠政者受到懲戒和震動。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中,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終身追責、權責一致”的原則,實行量化考核問責。對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一律嚴肅查處、公開曝光,讓破壞環境者付出高昂代價。
“真”是基礎,即求真、較真。“真”是“嚴”的延伸。只有堅持真理、實事求是、認認真真,“細”“實”“快”才能基礎牢固、方向正確。念好“真”字訣,要持續深化環境監測改革,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健全責任體系、創新管理制度、強化監管能力,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確保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要認真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掌握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情況,了解主要污染物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建立健全重點污染源檔案、污染源信息數據庫和環境統計平臺,掌握環境質量底數、環境監管執法能力底數、環境安全問題底數,為準確判斷我國環境形勢提供支撐。要認真組織好中央環保督察,敢于較真叫板,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緊盯環境質量惡化的重點區域流域,緊盯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動真碰硬,形成強大震懾,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環保責任;建立專項督察制度,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黑臭水體整治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全面達標、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等領域,采取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開展機動式、點穴式的中央環境保護專項督察,直接奔著突出問題去,奔著相關責任人員去,發揮震懾、警示和教育效果,落實責任、推動工作、解決問題。要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說“不”,持續開展環境保護法實施年活動,加強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堅決打擊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始終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細”是關鍵,即細心、細致。“細”是“真”的擴展,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小事牽連大局,細節決定成敗。念好“細”字訣,要推進環境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從細微處入手,無縫對接、責任到人,緊盯管理措施落實,規范監管執法行為,約束污染排放行為,向精細管理要環境質量改善。要繼續推進環境監管和環境治理網格化,按照清單制、臺賬式的方式,將工作任務詳細分解落實到每個市區縣,落實到控制單元和網格,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要實施分類指導、分級管理,堅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環境問題的差異性,實施有差別的環境政策。要推進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建立排污單位持證并按證排污、環保部門依證監管、社會公眾依證監督的污染治理新格局,進一步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要強化環境科技支撐,加快實施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組織28個跟蹤研究專家團隊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進行駐點指導,做好精細化來源解析和高時空分辨率排放清單編制工作,提出“一市一策”的大氣污染綜合解決方案。
“實”是根本,即務實、扎實。“實”就是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到“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念好“實”字訣,要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抓則留印留痕,干則建功立業,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強力推動,沒有結果和成效絕不收兵;要突出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干,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環節,拿出硬措施、硬手段,有的放矢、精準發力,實打實地把問題解決到位;要講究策略和方式,做到任務實、措施實、責任實,以更高標準擔當作為,牢牢扭住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敢打敢拼、群策群力,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生態環境改善成果。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深化重點區域聯防聯控,突出抓好散煤綜合治理、“散亂污”企業整治、重點行業污染源治理、機動車尾氣治理,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抓好重點流域、區域、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大力整治不達標水體、黑臭水體和納污坑塘,實施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進城鎮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親水環境。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加強污染場地開發再利用等風險管控,實施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著力解決土壤污染農產品安全和人居環境健康兩大突出問題。
“快”是保障,即勤快、快捷。“快”是保證質量前提下的快,是又好又快,是對“實”的升級,是對“嚴、真、細、實”的更高要求。念好“快”字訣,要主動作為、善謀善為,“馬上就辦、一次辦好”,不拖沓、不等靠;要眼里有活、主動發現問題,腦里有方、主動破解難題,按時高效完成工作任務;要時不我待,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加快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設置跨地區環保機構試點、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試點、控制污染物排放控制許可制等改革舉措落地,爭當改革先鋒。要以“快馬加鞭未下鞍”的英雄氣概,以“刀沉馬快”的勇毅果敢,實干、苦干加巧干,做到部署快、推進快、見效快。當務之急是以“2+26”城市為重點,以散煤和“散亂污”企業治理為主攻方向,兼顧機動車、揚塵、礦山開發治理等,加快落實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的各項任務,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之江新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責編/宋睿宸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