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鳳君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剛剛開幕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科學判斷。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不平衡的矛盾比較突出。為此,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堅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貫徹落實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堅實保障。實現經濟、文化和環境增益是可持續發展的三大目標。任何一個社會的發展,只有實現了上述三方面的持續增益,才是可持續的。如果人類的行為對上述任何一方的發展是損益的,就不能認為是可持續的。經濟增益體現在規模、結構、效率、布局等方面。文化增益體現在范式增益效應、行為范式普適化等方面,包括政治范式、經濟范式、生產范式、生活范式、社會范式和一系列行為法則,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多樣的城市、繁榮的經濟、豐富的生活和宜居的環境所體現的多樣性,是由普適化的行為范式所創造與規范的,是安全、容量、協調方面的增益效應。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建設現代化兼濟天下、建設美麗中國的論述均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戰略,闡釋了經濟、文化和環境發展的愿景。
實現三大目標,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科技和綠色發展模式。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在建設生態文明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必須建設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科技是綠色發展的基礎支撐,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必須以綠色科技統領創新,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發展轉型。生態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發展是綠色發展的基本模式,只有采取綠色發展模式,才能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實現三大目標,必須統籌好效率、公平與安全。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的核心是效率和效益。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求。我國在邁進新時代過程中,須秉承國土空間開發公正、社會發展公平、國家治理體系公益等理念,統籌好公平與共享,協調好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統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破解生產力布局與生態安全格局、經濟發展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兩大突出矛盾,保障生存環境的安全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作者簡介:中國科學院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突出貢獻者,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區域規劃、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發展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
責任編輯:趙光菊 王克(見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