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惠 廣東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廣東“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近40年來,廣東堅持以開放促改革的發展路徑,將開放先行、改革先試的政策與制度優勢,融合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開放包容的文化優勢,實現了先發展、快發展,創造了發展奇跡,為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進入新時代,廣東要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率先構建資源配置效率高、創新活動質量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率先形成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優勢,發揮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全面縱深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市場經濟制度
市場配置資源制度是有效率生產及交易的關鍵,是有效供給和高質量供給的制度基礎,是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前提,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的重點是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市場經濟制度。廣東必須進一步堅持市場決定性配置資源的改革方向,要全面縱深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率先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市場經濟制度,形成持續內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一要進一步開放競爭性經濟領域,加快完善市場競爭制度。探索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改革投資審批制度,深化國企改革,強化反壟斷政策實施機制,充分釋放市場活力,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二要以大開放促深改革,有序推進市場化要素價格體系的構建。在中央頂層設計的框架下,遵循以開放促改革的發展路徑,充分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自貿區的改革、開放與發展平臺,以努力申報自由貿易港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改革,力爭率先穩步推進土地、資金、勞動力、企業家等生產要素價格的市場化改革,使生產要素價格真實反映市場供求力量,扭轉生產要素價格扭曲導致的要素及資源低效、無效配置現象,以價格體系的市場化機制逐步減少低效生產、低端制造、低劣產品。三要縱深推進政府審批制度改革,構建制度性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體系。通過進一步梳理權責清單,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廣東營商環境,進一步降低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和經濟發展的制度成本,提高發展效率和發展質量。四要強化政府公共職責,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治理體制。針對發展不平衡、發展生態成本高、發展環境代價大等問題,廣東要率先進一步強化政府公共職責,健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體制,完善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平化的供給機制,強化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機制,降低并嚴控經濟發展的負外部性,提升發展的整體質量。
全面推進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持續強大動能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創新引領和驅動經濟發展,是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因此,構建高質量經濟發展體制機制的關鍵,在于構建創新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發展創新主體活躍、創新活動繁榮、創新氛圍濃郁、創新生態優越、創新技術涌流、創新產品涌現、創新企業成長和創新產業發展的高質量創新經濟。一要完善創新教育投入體制,為創新發展提供持續的創新人才支撐。人才是創新引領和驅動經濟發展的根本,要加大對創新創業創造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各類各級創新教育的投入機制,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為廣東建設基于創新教育及創新人才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二要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形成創新活動充分活躍的創新格局。要全面梳理創新試驗、創新試錯、創新投資、創新風險、創新收益、創新外溢等方面的制度規定和政策支持,改革和完善知識產權制度以及風險投資、財政稅收、科研成果轉化、產學研協同創新等相關制度,構建全面鼓勵創新、充分激發創新、創新要素聚集、創新質量高的創新激勵政策;三要建立顛覆性創新技術與前沿項目儲備制度,建設高質量產業體系。廣東要發揮有為政府優勢,在充分激活創新力量的基礎上,集中資源培養儲備具重大突破意義的前瞻性創新技術及應用,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智能經濟、海洋經濟等領域,以廣深科技走廊和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戰略發展平臺,謀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實現重大科技攻關,發展戰略引領產業,構建廣東產業體系新支柱,形成創新經濟發展的戰略優勢和先發優勢,以高附加值,高端產品、企業和產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立足高質量發展的轉方式、優結構、換動能、提質量、增效益要求,廣東在全面深化市場化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積極構建創新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基礎上,還應在指標制度、標準制度、統計制度、考評制度、機構組織等方面深化改革和探索創新,形成衡量發展、統計發展、考評發展、組織發展、推動發展的新制度體系。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動力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