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由最高人民法院牽頭的18項改革任務已經完成,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意見提出的65項改革舉措全面推開,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深化法院組織體系改革。按照黨中央部署,最高人民法院設立6個巡回法庭。2017年,巡回法庭共審結案件1.2萬件,占最高人民法院辦案總數的47%,實現最高審判機關重心下移,被群眾稱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發揮巡回法庭貼近基層一線、就近化解糾紛的優勢,共接待群眾來訪4.6萬人次,最高人民法院本部接待來訪總量下降33.2%,助力維護首都社會穩定。推進跨行政區劃法院建設,著力解決訴訟“主客場”問題。設立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和天津、南京、武漢等15個知識產權法庭,有效提升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水平。
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從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變審查立案為登記立案,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加強監督,杜絕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問題。依法制裁虛假訴訟,維護正常訴訟秩序。在福建、寧夏等法院開展跨域立案試點,構建當場立案、網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相結合的立案新格局,讓長期以來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告狀難”問題真正成為歷史。
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等基礎性改革。全國法院從211990名法官中遴選產生120138名員額法官,其中最高人民法院遴選產生367名員額法官。積極開展法官助理、書記員職務序列改革,充實審判輔助力量,實現85%以上人員向辦案一線集中。完善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改革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法官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充分激發廣大法官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堅持放權與監督相結合,構建全員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機制。完善司法人員依法履職保障機制。推進人財物省級統管改革,著力構建新型司法管理體制。
積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會同有關部門出臺改革意見,在全國法院試行庭前會議、排除非法證據、法庭調查三項規程,完善刑事訴訟制度。推廣浙江溫州、四川成都等地經驗,推進庭審實質化,完善偵查人員、鑒定人、證人出庭作證機制,依法保障律師閱卷、質證、辯論辯護等權利,發揮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的決定性作用。上海、貴州高院制定常見犯罪證據標準指引,促進提高刑事案件辦案質量。
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和案件繁簡分流。推廣四川“眉山經驗”、山東“濰坊經驗”、安徽“馬鞍山經驗”,強化訴調對接,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作用,引導當事人選擇調解、仲裁等方式化解矛盾。聯合司法部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完善律師調解制度。堅持合法自愿原則,各級法院通過調解方式處理案件1396.1萬件。建立全國法院在線調解平臺,及時便捷化解糾紛。出臺繁簡分流指導意見,全國基層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和小額訴訟程序審結案件3241.6萬件。積極推進要素式庭審、令狀式文書、示范性訴訟等機制創新,切實提高司法效率。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在沈陽、長沙、西安等18個地區開展刑事速裁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縮短辦案周期,讓正義的實現進一步提速。
推進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在黑龍江、廣西、重慶等地50個法院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提高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讓人民參與司法、監督司法。完善陪審員參審機制,全國陪審員共參審案件1295.7萬件。
七、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基本形成
司法公開取得重大進展。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將司法公開覆蓋法院工作各領域、各環節。開通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在滿足當事人知情權、參與權的同時,自覺接受監督,倒逼法官提升司法能力,讓人民群眾以看得見的方式感受公平正義,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截至今年2月底,中國庭審公開網直播庭審64.6萬件,觀看量48.5億人次;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文書4278.3萬份,訪問量133.4億人次,用戶覆蓋21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資源庫。加強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建設,主動公開司法信息,讓司法公正看得見、能評價、受監督。
信息化建設實現跨越發展。大力實施“天平工程”,以網絡化、陽光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法院初步形成,實現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和智能化服務。全國3525個法院和10759個人民法庭全部接入專網,實現“一張網”辦公辦案,全程留痕,全程接受監督。通過電子訴訟、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信息化手段,減少群眾出行,節約訴訟成本,促進節能減排。
大數據應用持續推進。建成人民法院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臺,實時匯集全國法院審判執行數據信息,為法官和群眾提供智能服務,為黨委和政府決策提供科學參考。推進審判領域人工智能研發,“法信”“數字圖書館”“庭審語音識別”等智能輔助辦案平臺上線應用,為法官提供類案參照、文書糾錯等服務。推進電子卷宗隨案生成,提供電子卷宗網上調閱服務。在吉林、浙江、海南等14個省市開展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改革試點,實現多部門一網辦案,糾紛解決更加便捷。在浙江杭州設立全球首家互聯網法院,實現線上證據在線提取、線上糾紛快速審理,探索涉互聯網案件審理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