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面臨著新的任務,新的任務則需要新的方法。因此,在基層黨建工作中,黨組織應積極適應當前的工作環境,不斷探索、創新符合時代特征的新方法,從而突破發展困境,為提升黨的戰斗力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基層黨建 創新困境 突圍策略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的必要性
黨的先進性是黨提高執政能力的必然選擇,不同時代對黨的執政能力要求也不盡相同,而黨只有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品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才能不斷鞏固執政地位,完成歷史發展、時代發展賦予的使命。基層黨建是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基礎,而黨建工作的創新也應該從基層抓起,在基層實踐中獲得創新發展的動力。
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社會的變化比以往任何一個階段都要劇烈、深刻,這就要求基層黨建工作在創新中始終保持先進性。第一,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僅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發展的變化,也為我國基層黨建的創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第二,改革進入到深水期,我國的后發優勢逐漸喪失,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成為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主要環境背景,基層黨組織所處的環境、擔負的任務、工作的條件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問題的解決在傳統模式中難以找到答案,必須在新時代的實踐創新中加以探索。第三,群眾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尤其是在意識多元、價值多元的背景下,基層群眾對于自由、民主、公平的要求更加強烈,基層黨建工作必須要根據這一基層訴求進行創新發展。第四,服務對象多元化,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現代的就業市場使得傳統的“單位人”變成“社會人”,而基層黨建工作中面臨的人員結構更加復雜,流動性更大,影響了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五,信息化時代開啟了虛擬空間,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基層黨建工作也成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
新時代基層黨建的創新困境
創新是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開展的基本思路,但是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不僅需要系統的理論支持,更需要實踐的不斷探索和糾正。但是目前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基層黨建創新工作的開展并不順利,還面臨著諸多困境。具體來講:第一,基層黨組織創新意識不足,對于新時期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缺乏深刻認識。一些基層黨組織在工作中沒有認識到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在實踐中對于工作對象、工作重點、工作方式在新時代的創新缺乏規劃,習慣于用傳統思路進行命令性、強制性管理,影響了黨建工作的自身發展。第二,基層黨建工作中形式化的問題凸顯,對于創新工作的結果缺乏重視。例如在農村黨組織建設中,上級對于黨建工作的考察更多的是將重點放在了數據報表上,忽視了黨員干部實際工作情況,這種形式化的工作作風影響了踏實肯干的基層管理氛圍的構建,影響了干群關系,對于黨建工作中深層次的問題無法給出創新實踐方案。第三,基層黨組織缺乏服務意識,在工作開展中缺乏發展意識。例如部分國有企業在基層黨建工作中缺乏服務理念,對于職工的主體地位認識不足,使得國有企業在產業轉型,完善集體經濟結構,提高職工收入等方面工作不到位,對于表彰獎勵、組織活動、教育宣傳等工作的開展缺乏創新指導,影響了實際服務效果。第四,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不完善,管理流程不健全。在教育宣傳工作中,對管理工作缺乏實踐經驗,“三會一課”制度建設缺乏體系性,支部大會管理不規范,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缺乏規劃,黨員的素質考核體系不完善,對基層黨員的政治表現、綜合素質等難以依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進行分析,一些考核人員自身素質不足,且管理方式手段比較落后,導致管理缺乏力度。
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困境的突圍策略
結合時代特點創新發展理念,夯實基層黨建工作的思想基礎。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進入到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需要建立在時代發展的客觀環境之上,并根據時代發展要求逐漸建立科學的理念體系,并創新、深化理論內涵,讓理論發展更加符合創新實踐要求。首先,要加強基層黨建理論創新,基層黨組織要樹立戰略發展的觀念,從黨的先進性的角度分析理論創新對于黨的自身建設的意義,并從時代的大背景出發,把握基層黨建工作的全局;其次,要堅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當前全球化使得思想意識逐漸多元化,基層黨建工作在創新發展中,不應嚴防死守、墨守陳規,而是應該用包容的態度面對多元化的發展現實,積極吸收現代理論發展中的合理因素,以不斷豐富自身的理論體系;最后,要加強綜合效益的意識,從經濟學理論中借鑒經驗,利用投入與產出模型分析黨建工作效果,對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執政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并在問題反饋中不斷總結經驗,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創新黨組織工作模式,完善基層黨建工作的運行體系。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健全的工作體系、具體的工作方法的支持下才能完成。對于基層黨建工作而言,形式化的工作模式要不得,只有堅持統籌規劃,建立有效管用又便于操作的工作體系,才能切實維護群眾的基本利益,并獲得群眾的認可。在創新實踐中,首先,基層黨建工作應該根據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健全資源整合機制,例如在農村的基層黨建工作中,黨組織應該發揮橋梁性作用,深入分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資源短缺的問題,并統籌兼顧,為資源從城市向農村的流入創造條件;其次,建立規范的責任機制,提高黨建工作的創新成果落實,充分發揮“一把手”統攬全局的作用,著力構建層層落實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同時設計科學的績效考核指標,將定量與定性分析、全面與重點考核、上級考評與群眾測評等方式結合起來,強化黨建工作落實責任;最后,完善動態管理機制,針對當前黨建工作中基層黨員流動性大的新特點,完善調動與調控機制,建立黨建工作管理新格局,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變化。
創新黨建工作的實施方法,強化基層黨建工作的推進效果。新的時代意味著基層黨建工作面臨著新的任務,新的任務則需要新的方法。因此,在基層黨建工作中,黨組織應積極適應當前的工作環境,不斷探索、創新符合時代特征的新方法,從而突破創新工作的發展困境。在實踐中,基層黨組織首先要實施精細化的管理方法,利用網格管理的方式將黨建工作細化,結合不同階段、不同部門、不同黨員的具體需求,提供精細化服務;其次,根據市場經濟要求,設計項目化管理方法,將基層黨建工作任務設計成相應的項目,并根據項目目標化、目標剛性化、任務具體化的要求,將項目內容砸實;最后,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推動基層黨建的信息化管理,建立數據分析平臺,結合大數據和云計算制定黨建工作的科學依據,并根據基層黨員的發展狀況以及群眾利益訴求設計信息化管理辦法。例如,在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中,利用財政支持推動信息化建設,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渠道、平臺,加強黨組織與農民的聯系,推動基層黨建由單向的信息傳播向雙向的信息互動轉變,由封閉式的黨員管理向開放型的政黨建設轉變、由強制性管理與控制向人性化的服務轉變,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基層黨建工作運行體系,進而體現基層黨建工作與信息時代的契合性。
(作者為南昌大學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楊安業:《淺析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考》,《農家參謀》,2017年第22期。
②羅躍坤:《試論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與發展》,《世紀橋》,2016年第11期。
③吳曉紅:《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強化策略探究》,《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年第20期。
責編/宋睿宸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