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去了日本,從一個普通外國工程師開始做起、一級一級被提升到日本主板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中國人出任董事,在當時以保守著稱的日本企業中是很少見的事。在日本我也獲得一些技術發明獎項,但不管在國外取得什么樣的成就,遠沒有國內得獎的那種由衷的喜悅,只有生活在異國他鄉的僑胞才會強烈感受到,“個人成就從來都和祖國分不開”那種深刻的感覺。
2010年我放棄日本高管職務和平穩的生活,用退職金換取了技術發明專利,帶著技術回國創立了安進醫療公司。希望能利用在國外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為改變國內高端醫療技術依賴進口的局面,讓中國制造的高端醫療設備走向國際。
研發新型醫療設備,是一個枯燥、艱難、漫長的工作。“安進醫療”從創建開始用8年時間完成了世界首創技術電磁刀微創手術系統產品化工作,打破了有著90多年歷史的電外科手術設備的技術原理,填補了國內技術和產品的空白,也獲得日本醫科器械領域年度唯一一個的“醫療技術獎”。這個技術,我在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基礎研究。我們的產品有個廣告語“磨礪二十年”,這也是我們真實的研發創新寫照和心路歷程。我們做新技術新產品確實要有勇氣、耐心,才能走得下去。
幾年前項目答辯時有專家提到:你的產品再好,很快就有人效仿,還有醫院寧愿花高價買類似的國外產品。這確實是我們創新創業中要面對的問題。而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自主創新、科技創新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上。有了國家、政府的支持,我們終于可以放心拼搏。創新,不僅要成為企業人追求的一種精神,也應該是一種習慣,更應該成為社會的文化。
做產品要保持專注,做好技術、做好產品、做好細節。世界上隨處可見“Made in China”的標牌,但是許多領域我們還比較落后,特別是我們的質量意識與國際先進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們在產品研發找合作廠家時遇到很實際問題,比如國內廠家會更傾向做量大、簡單的、價低的產品。面對全球的激烈競爭,我們逐漸失去要素驅動階段的優勢,我們需要向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轉變,從制造大國成為制造強國,我們就必須有做好產品的“工匠精神”。要讓國內醫療設備被國際市場認可,必須做到“專”“精”“細”。
我們新研發了一款神經內鏡手術設備,由于解決了神經內鏡下液體中有效止血的臨床難題,以及它技術上獨創性,不到三個月就快速拿到日本厚生省注冊批準,這也是中國研發生產的高端手術設備首次得到日本許可。為此,在研發和生產中我們做了大量的細節性工作,并請國際最權威的檢測機構做第三方檢測,為國產原創技術產品打入世界神經外科發達國家的日本邁出了第一步。現在我們又繼續研發另外一款新產品,該產品研發成功將給微創手術帶來更大方便。
安進公司愿景就是要做國際醫療市場的通用設備,我們不僅要適用于國內市場,也要推向國外市場,這就要求我們產品向國際高端醫療產品質量看齊,做好創新技術、做好產品、做好產品細節。希望我們的國家能產生一種由衷的“Made in China”的“工匠自信”,我們不但無愧于“中國制造”,還要讓世界充滿“中國創新”。
(作者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安進醫療董事長)
責編/周素麗 王爽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