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命題和難題。高質量扶貧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百色的扶貧工作格局很大、力度很大、速度很快,是真真切切真心實意的扶貧。百色的扶貧經驗和模式,可以概括為“自扶貧”:自發的自覺的扶貧。體現出其自身特點,一是內需性,或叫內生性,對于脫貧攻堅,廣大干部群眾都有著很強的內生動力,就是“我要脫貧”“我要扶貧”“我要致富”,而不是“等靠要”;二是整體性,百色的扶貧工作不是單一的、單方面的,而是整體推進的,百色的扶貧模式和經驗極為寶貴的一點,就是把教育、培訓、產業、醫療、搬遷等各方面都高度融合起來、集中起來;三是徹底性,目前,一些貧困戶通過產業、教育等各種手段脫貧,直接奔入小康,既體現出跨越性也體現出徹底性。概括來講,百色的扶貧模式具有典型意義,具有示范作用。
質量扶貧是扶貧的本質要求。扶貧最本質的特征就是質量扶貧,沒有質量的扶貧,不是真正的扶貧。質量扶貧和扶貧的質量是扶貧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堅持高質量扶貧,扶貧就扶不下去。扶貧工作的內在要求、內在規律,要求我們做扶貧工作不能偷工減料,不能走捷徑,只能來真的。高質量脫貧是時代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貧困地區、貧困家庭、貧困人口,他們也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愿望、要求,扶貧工作要適應這樣的要求,這當然是對過去扶貧質量的一個提升和跨越。如果不能跟隨新時代的要求,扶貧工作就會落后,就會形成扶貧工作與時代的落差。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要加快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就要堅持質量扶貧。要確保扶貧質量,就要進一步明確扶貧的路徑和重點,做到“四個優化”。首先,優化扶貧工作隊伍。要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扶貧隊伍,就要求扶貧干部深化思想認識,堅定信心決心,增強貫徹力執行力,爭當勇挑重擔的生力軍、攻堅拔寨的突擊隊。要通過培訓宣傳等方式,有效提升扶貧干部素質,全力打造一支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扶貧干部隊伍。要聚焦扶貧攻堅,在扶貧一線錘煉干部,憑著扶貧實績選人用人,讓干部“下得去”“干得好”“上得來”。其次,把優質資源向貧困地區、貧困家庭、貧困人口傾斜,優化扶貧資源。再次,優化扶貧模式,通過市場化機制扶貧,打開貧困地區封閉狀態,提升人口素質、增強開放觀念,確保貧困地區的人口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實現雙脫貧。最后,優化扶貧工具,善于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手段,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我們要遵循貧困發生和扶貧工作的三大規律:貧困線擺動性規律、持續發展相對性規律、主客觀交互性規律。擺動性規律,就是一些已經脫貧的農戶比較容易再次回到貧困線之上,發生返貧問題。持續發展相對性規律是指過去的標準、今天的標準、未來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主客觀交互性規律是講我們的扶貧僅僅靠外力的幫助或者僅僅靠自身都不夠,兩者必須是交互的。遵循三大規律繼續深化和推動扶貧工作,高質量扶貧就能夠順利實現。
責編/趙橙涔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