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結構性穩杠桿為階段性目標,宏觀政策和針對性措施并舉,久久為功,穩步實現去杠桿目標
今年上半年,我國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進一步放緩,一季度杠桿率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杠桿結構也呈改善態勢。相比2017年,今年一季度末,地方政府杠桿率呈下降態勢,政府總杠桿率下降了0.7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上升了0.6個百分點;住戶部門杠桿率升速邊際放緩,上升了1.0個百分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和針對性宏觀政策實施是杠桿率趨穩的主要推動力。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上半年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有助于消化存量債務。隨著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實施,6月末M2同比增長8%,較去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為穩杠桿創造了相適應的貨幣金融環境。隨著地方政府融資擔保行為的進一步規范,地方平臺公司等軟約束主體債務增長明顯放緩。
未來杠桿率趨穩并下降需要相關宏觀政策有針對性地協同實施。要著力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構建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注重效率、質量、盈利和可持續性等指標,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真正摒棄通過加杠桿實現高增長的做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加大出清“僵尸企業”的力度,破除無效供給,減少無效資金占用。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約束,尤其是要清理、整頓其隱性債務,促使地方政府債務水平切實回歸合理水平。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雙支柱調控框架,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加強金融監管,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引導規范金融行為,大力完善金融市場,有效管理好影子銀行。要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和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同時,有效推進市場化債轉股,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大型國企的杠桿率。推進企業債務重組,鼓勵市場化的兼并收購,改善企業債務狀況。
我國杠桿率總水平偏高是一系列深層次因素長期影響所致,試圖畢其功于一役、推動杠桿率迅速回歸合理水平是不切合實際的。唯有按照中央的總體安排,以結構性穩杠桿為階段性目標,宏觀政策和針對性措施并舉,加強政策統籌協調;從長期看,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為功,穩步實現去杠桿目標。
(作者為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3日 10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