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呈現波動上升狀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走出去,希望通過并購,嵌入全球價值鏈,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水平與能力。從并購目的和方向上來看,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已經由片面追求資源、品牌和市場規模,逐漸轉向注重產業鏈整合、技術外溢,致力于通過海外并購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
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活動始于20世紀80年代。2002年以后,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無論是在規模還是數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的企業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跨國公司紛紛采取緊縮的發展戰略,中國企業抓住機遇,不斷對外進行兼并與收購,獲取海外優質資產。
如圖1所示,1997年至今,我國企業參與海外并購的數量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交易金額呈現波動增長的趨勢,并分別在2009年、2011年和2016年前后達到峰值。2016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金額同比增長246%,2017年受國家政策影響,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總金額有所降低,并購數量有所減少,步伐有所減緩,但熱度仍在。
海外并購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包括被收購企業所在國家的文化、法律、經濟環境等。一國企業在并購初期,主要選擇并購位于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因為地緣上相近,投資環境及文化環境相似,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購風險。1984-2008年,中國企業參與海外并購的地區較為集中,亞洲地區高達70%,拉丁美洲13%,歐洲地區約為7%,非洲、北美洲、大洋洲都在5%以下。這個階段亞洲國家在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過程中具有很高的吸引力,首先,并購初期企業的主要目的都是尋求資源,亞洲地區的國家與其他國家相比,法律法規不盡完善,進入門檻較低,勞動力和原材料的資源成本低廉,政經文化與中國類似;其次,受到全球性的產業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中國已經開始將部分制造業轉向東南亞國家;最后,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不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參與海外并購處于劣勢地位。
2008-2013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地區分布更加的均勻合理,被并購企業分布最多的地區由亞洲地區轉為歐洲地區,歐洲地區占比為32%,北美洲地區達到26%,亞洲地區由之前的70%跌落到17%,大洋洲占比15%,南美洲和非洲地區較低。5年時間的發展,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地區分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側面反映了中國企業的并購需求有所轉變。首先,這個期間中國企業更加注重高新技術的學習,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成為主要的并購對象,歐美等發達國家具有先進的技術知識,完善的市場環境,恰好滿足了中國企業對技術的需求;其次,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和發展,國內企業對國際市場的交易規則越來越熟悉,自身能力也越來越強,資金雄厚,管理經驗有所提升,對抗風險的能力隨之增強,中國企業有信心和勇氣走出國門,積極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來;最后,中國企業對于國際市場的知識積累逐漸豐富,進行并購對象的選擇時,不單單考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等,更是會考慮企業的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等。以上諸多原因促使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分布更加合理,布局更加多樣化。
2013-2017年,中國海外并購的地區分布呈現出歐洲、亞洲和北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以三大洲為中心向全球輻射。在亞洲的主要并購區域已經從東南亞國家轉移到日本、韓國,歐洲地區主要的交易對象為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北美地區主要以美國為主。并購對象所在國家也有從發展中國家轉向發達國家的趨勢,從集中到分散的趨勢。
從行業分布來看,中國企業最初走出去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稀缺資源,來彌補國內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短缺的問題,因此并購行業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鋁礦等,并購行業非常集中。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力從資源集中轉變為多種要素協同發展,隨之被并購的企業分布更加分散。2013年,中國海外并購的主要行業分布如下:能源和資源行業仍然占主導,占比為28%,消費行業緊隨其后占到26%,其次是和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制造業,占比達19%,電子行業占比10%。并購行業的分布由單一轉變為多元,反映了我國產業結構更加完善,國民消費需求的多樣化。雖然能源行業仍然占比最多,但食品、家電和消費行業的并購數量越來越多,新興的科技信息行業也具有了相當規模,金融業、生物醫療等也開始興起。從海外并購產業結構上來講,第一產業比重迅速降低,與第三產業相關的行業所占比例逐漸上升,說明中國企業參與海外并購走向多元化,并購領域更加廣泛。根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3-2017年,中國參加海外并購的企業中,金融業、資本貨物類行業快速增長,交易案件達到368起,軟件與服務、技術硬件設備的并購案件也屬于增速最高的行業,傳統的材料業雖然交易金額仍然占著較高的比重,交易金額達到4422億元,但是成交數量卻有所降低。交易行業的分布轉變反映了中國企業發展的多元化需求,有更多的企業愿意通過并購這種途徑來獲取所需要的技術、資源等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領域能夠通過合作實現共贏。而在所有海外并購中,制造業技術獲取型海外并購的并購規模更是位列榜首,工業和高科技行業并購金額連續2年占據前兩位,中國企業正積極通過并購獲得國外先進技術,提升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與水平。
海外并購促進中國企業技術進步的機制
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一般包含內外兩方面,一方面企業可以整合內部資源,依靠自身力量,厚積薄發,自主研發,實現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通過并購等方式,吸收外部各種知識資源,獲得先進技術,并加以整合,實現技術創新。
知識獲取
知識是影響企業創新的重要因素。知識具有雙面特點。首先,知識具有廣泛適用性,知識一旦獲取,就可以為獲取對象提供一定的知識基礎,被用來進行積累和創造,使企業能夠應對商業環境的變化。另一角度來說,知識又具有稀缺性,知識必須通過專業化的培訓和系統的學習才能獲得,知識很難被模仿,尤其是新知識的產生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只有掌握稀缺知識的企業才能夠在市場中抓住機遇,進行技術的突破和新產品的創造。創新對于維持企業競爭優勢有延續作用,創新作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企業最重要的競爭武器,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創新的核心內涵就是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綜合運用去生產創造新的知識,獲得新的知識是企業進行創新的前提。
通過海外并購,中國企業可以快速的獲取標的公司的核心知識和技術,內部進行吸收和轉換,把兩個原本獨立的知識體系糅合在一起,優勢互補,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和創造,增長其創新能力。
市場競爭
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是由多種因素共同組成的,包括產品、企業品牌、企業信譽度、市場適應能力等多種要素。具備一定的競爭力是企業在市場上立足的前提條件。市場上的企業可能會為了獲得一項新的資源,比如說新的研發、新開拓的銷售渠道等,往往本身就具有更高研發投入的企業會愿意出更高的價格來購買新的資源。這樣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新的資源可以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一般來說,企業內部進行自主科技研發是具有風險性的,極有可能在花費了較長時間和較高經費及人力的情況下,研發出的科研成果卻不一定能夠完全適應市場的發展,當對某項科技研發投入了較多經費后,自然就擠壓了企業在其他方面的投入。然而,通過并購企業就可以快速獲取所需資源,比如獲得一項與自身技術相關性高的技術,改造企業目前的結構布局,或是并購一家行業相關性非常高的企業,完善企業自身的產業鏈,生產出更多性價比高的優質產品,占領市場優勢。如此一來,在自身研發方面投入較多的企業,會通過自主研發、外部并購等手段關注市場進步科技,獲取市場資源,占領市場競爭優勢,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研發替代
企業進行外部并購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獲取技術、拓展市場、獲得市場榮譽甚至減少競爭壓力。收購外部的技術目前已經成為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活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企業彌補內部研發不足的重要手段。企業在進行內部研發的過程中,前期需要收集信息,整合資源進行研發方向的確定和研發設計的準備,中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進行研究,后期需要反復修補和調試,整個研發過程較為艱辛且風險性極強,研發成果和市場的適應性、成功率以及接受度都是不可控因素。進行技術性的海外并購可以免去中國企業在內部研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直接進行技術上的傳授和學習,與企業自主研發相比風險低、速度快,成為了一種企業內部創新的新的替代手段。然而,一味的進行技術上的收購也會對企業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比如企業內部的研發就會產生惰性,沒有動力鉆研科學技術領域的創新研究,企業也可能會大比例縮減研發人員的數量和研發方面的投入。所以企業應該客觀面對外部的技術收購,用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通過海外并購提升中國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建議
海外并購可以從多個角度去影響中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雖然海外并購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多種機遇,但如果把控不好,反而會使企業陷入創新困境。所以中國企業需要把控好并購的各個環節,做好企業內部的調控和配置,使并購效果正向最大化。
并購方應正確識別雙方資源特性,避免盲目并購與整合。企業參與海外并購是一項國際化活動,交易的每個階段都對并購結果至關重要。在并購前期,企業應該對并購標的進行充分的調查,綜合考慮國家、行業和企業層面的信息,選擇并購目標,并對目標方企業進行全面的盡職調查,對目標方資源與自身資源進行精準的識別和評估。并購中期,謹慎談判,發現問題,雙方合作提出完整的并購方案,實現雙贏。并購后期,合理配置資源,整合雙方企業的優勢,提高企業的基礎知識、管理能力、綜合治理能力。
研究表明,目標企業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技術環境對于中國企業技術獲取型海外并購的目標與效果有著顯著影響。同時,企業的異質性也會影響中國企業通過海外并購提升自身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成效,如中國企業所在的行業、所有制性質、存續時間長短等均會影響最終技術創新的效果。因此,在并購業務發生之前,必須做詳盡而審慎的評估。
在參與海外并購的過程中,中國企業的本身研發投入對并購后企業的技術創新有較為顯著的影響,說明中國企業應該加大自身的研發投入,培養技術型人才,提高自身的研發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海外并購對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提升作用。
【本文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深圳華潤元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王欣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編:趙鑫洋 / 趙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