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的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關鍵在建強基層組織。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四川宣漢,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在持續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探索出了“抓鄉促村”推動組織振興的宣漢路徑,切實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
強化主業意識,發揮縣委 “一線指揮部”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宣漢縣委圍繞中心大局、聚焦主責主業,堅持狠抓基層、大抓黨建,充分發揮了 “一線指揮部”作用。
一是緊扣中心大局強部署。緊扣建成繁榮美麗新宣漢總體目標,堅持團結和諧的政治取向、向上向前的工作取向、風清氣正的社會取向,聚焦興工強縣、開發扶貧、全域旅游“三大戰略”,按照“年初黨代會全面部署、季度聯席會把脈會診、每月常委會專題研究”的方式,統籌謀劃部署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推行“片區現場推進會”制度,一線研判形勢、現場檢驗成效、補足工作短板,實現基層黨建與中心工作同頻共振、互融共促。
二是突出領導帶頭強責任。推行縣級領導聯系指導鄉鎮工作機制,若聯系鄉鎮黨建工作出現問題,縣領導需在縣委常委會上作出公開檢討并接受嚴厲問責,目前已有2名縣領導相繼因所聯系鄉鎮推進工作不力而作出公開檢討。出臺《強化黨建績效管理“九條措施”》,細化黨建指數、強化督查指導、嚴格結果運用,構建“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閉合式工作鏈條,有效破解基層不會抓、不愿抓、不真抓問題,推動責任層層落地、工作件件落實。
三是聚焦基層基礎強保障。堅持優勢資源向鄉村傾斜,讓基層黨組織有人干事、有錢辦事,大力推進鄉鎮黨委副書記、組織干事專職化,為570個村(社區)全覆蓋配備副書記,向516個村級組織(含貧困村、非貧困村和軟弱渙散組織)選派第一書記。年均投入3億余元黨建資金,大幅提高村辦公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每年單列2000萬元黨建激勵基金,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
提升整體功能,建強鄉鎮黨委“龍頭”
鄉鎮黨委是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核心。宣漢縣圍繞“抓村必先抓鄉、強村必先強鄉”思路,著力抓好班子及班子規范運行工作,真正把鄉鎮黨委“龍頭”建優建強。
一是選優育強領導班子。堅持把最優秀的干部選派到鄉鎮任職,持續加強鄉鎮黨政正職隊伍建設,黨政正職中40歲以下、本科以上學歷占比達38%,全覆蓋安排黨政正職參加市級以上各類主體培訓班。建立新提拔科級領導干部到鄉鎮任職制度,新提拔的20名優秀年輕干部全部到鄉鎮擔任副職,通過“三定三跨三管”掛職鍛煉模式,選派19名優秀年輕干部掛職鄉鎮黨委委員,及時調整15名不勝任現職的班子成員。推行“卸任干部+年輕科級干部”幫帶制度,135名鄉鎮卸任干部聯系幫帶240余名年輕干部,有效提升干部履職能力和水平。
二是健全完善運行機制。認真貫徹《鄉鎮黨委工作運行規則》,深入開展鄉鎮黨委運行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研判、全面梳理,出臺《規范鄉鎮黨委工作運行實施方案》,明確細化黨委議事決策的范圍、程序和責任追究制度,新制定黨委重大項目(經濟活動)事前報備、黨委班子成員個人事項報告等8項制度,構建起決策民主、分工合理、監督高效的鄉鎮黨委運行機制。
三是充分激發干事活力。出臺《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活力“十一條措施”》等系列政策,依法賦予鄉鎮更多經濟項目發展自主權、委托執法權、人事管理權和財政管理權。鮮明“重基層、重實績”用人導向,加大對鄉鎮干部的提拔力度,建立鄉鎮黨委書記實名推薦干部制度。建立黨內幫扶、定期休假、健康體檢等9項制度,實施家庭團圓、回城安居、健康關愛“三大工程”,營造干事創業良好環境,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活力。
夯實基層基礎,筑牢村級組織“堡壘”
村級黨組織是黨的基礎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引領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前沿“戰斗堡壘”。宣漢縣著力提升村級黨組織組織力,不斷增強政治功能,強化引領發展能力,切實將基層戰斗堡壘筑牢筑強。
一是嚴格標準建強組織。堅持以落實“黨支部標準工作法”為統攬,推進570個村(社區)基本隊伍、基本陣地、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個基本建設”。推行村級組織“星級化”管理,采取縣領導掛包、組織部指導的方式,強力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推動村級組織普遍晉位升級。扎實推進基層組織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村霸”問題專項治理,不斷鞏固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實施村集體經濟“三年攻堅行動”,先后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8000余萬元,支持村級組織發展集體經濟,提升服務群眾內生實力。
二是聚焦頭雁鍛造硬隊伍。實施“優秀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工程和“鄉村能人培育”計劃,先后有1500余名優秀人才返鄉創業、230余名進入村“兩委”班子(45名擔任村黨組織書記)、410余名成長為村級后備力量。大力推進千名學子定向培養計劃、千名書記專業提能計劃、千名干部學歷提升計劃“三千計劃”,實現對村級黨組織書記和第一書記輪訓全覆蓋,不斷提升基層干部履職能力和水平。加強對村干部管理激勵,推行重大經濟活動備案審查、村干部個人事項報告等制度,在大幅提高基本待遇和離職補貼的同時,每年專列1100余萬元績效資金,對村級干部進行獎勵,激勵村干部敢擔當、善作為。
三是凝聚合力推動發展。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契機,探索出“組織引+黨員帶+群眾跟”鄉村產業發展模式,黨組織領辦經濟合作組織280余個,黨員能人組團實施“精準扶貧示范工程”211個,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產業1.2萬余個,黨組織的凝聚力、公信力不斷增強。在持續深化“四五三”依法治村模式推動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基礎上,深入開展“誠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唱巴山歌、跳巴人舞、穿巴人服”活動,引導群眾積極倡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凝聚推動發展強大合力。
【本文作者為達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宣漢縣委書記】
責編:楊 陽 / 董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