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州市紅旗渠國家水利風景區是紅色教育的神圣殿堂、山水交融的旅游勝地。在工程興建時期,十萬建設者孕育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展現了黨為人民謀幸福、謀發展的宗旨理念。新時代,紅旗渠國家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通過科學規劃建設、優化管理手段、創新發展方式等舉措推動紅色景區智慧化建設,使之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關鍵詞:紅旗渠精神 水利風景區 紅色景區智慧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識碼】B
林州市紅旗渠國家水利風景區是一處以太行山為依托,以紅旗渠為主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內涵的人工地貌水域風光類旅游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十萬林州兒女,依靠一錘一釬一雙手,逢山鑿洞、遇溝架橋,苦戰十年,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建成的全長1500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是除了長城之外最大的靠人力和簡單工具完成的工程,被譽為“人工天河”。在工程興建過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也是初心和使命的集中彰顯。
十萬開山者,十年磨礪,解決了林縣人民飲水生存問題,實現了林縣的“山河巨變”
解決人民飲水吃飯的生存問題,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環境
受氣候、地理、地形和地質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林縣(今林州)素有“十年九旱”之稱。在缺水環境中苦苦掙扎的林縣人民,祖祖輩輩想水、盼水,一代又一代的林縣人民不甘屈服地與缺水的命運進行著持續對抗。1960年2月,太行山的開山炮聲,拉開了“十萬大軍戰太行”的序幕,也揭開了修建紅旗渠的帷幕。那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各地都在勒緊褲腰度災荒,林縣縣社隊投資5839.66萬元修建灌區(占總投資的85.06%),林縣人民自己制造水泥、炸藥,自己燒制石灰、修理工具,憑借著一錘一釬一雙手,歷經十年的艱辛,以十年的智慧、心血和砥礪,建成了紅旗渠,圓了林縣人民的千年期盼。紅旗渠有1條總干渠、3條干渠、10條分干渠、290條斗渠、4281條農渠,形成了“蓄、提、引并舉,支、斗、農成網”的大型灌溉體系。自1965年開灌運行50年以來,累計引水125億立方米,農業供水70億立方米,灌溉農田4700余萬畝次,增產糧食17億公斤,極大改善了林縣人民的生活環境,使得當地人們能夠“吃上飯,吃飽飯,吃好飯”。為了感恩林縣干部和工程建設者在修建灌渠過程中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林縣人民稱紅旗渠為“兩心渠”,“兩心”即為良心和責任心。
改善了林縣地區生態環境,促進了林縣社會經濟繁榮發展
紅旗渠的建成不僅有效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而且有力地促進了林縣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在改善當地地區生態環境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當地群眾譽為“生命渠”“幸福渠”。
林州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量不穩定,境內多為季節性河流,巖層多為垂直層理結構,地表水極易下滲,在以上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當地的植被覆蓋率較低、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紅旗渠建成之后,一方面,紅旗渠灌區切實搞好庫渠種草植樹工作,按照林業“三定”政策,在灌渠兩旁、庫渠周邊種草植樹,在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渠堤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環境,改善了灌渠兩岸和庫渠周邊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同步發展生態林、經濟林,形成了“松柏林蓋頂,用材林纏腰,經濟林鋪底”的林茂糧豐的立體綠色景觀。花椒、核桃、柿子、山楂、板栗等經濟林為林州人民創造了新的財富,被原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經濟林名、優、特商品生產基地”。另外,自從紅旗渠建成后,林州的大型養殖場和養殖基地開始建立起來,如今已經成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市);利用蓄滿紅旗渠水庫或池塘,進行養魚養鴨養鵝,譜寫著屬于林州人民的“太行漁歌”。
傳承紅色基因,推動紅色景區智慧化建設,以紅色旅游帶動林州地區高質量發展
打造紅色旅游景區,帶動林州社會經濟發展
依照“把紅旗渠辦成旅游勝地”的重要指示,自1991年起,林州歷屆政府都將紅旗渠的紅色資源優勢作為地方發展的有力抓手,率先投入、率先宣傳,主打紅色教育和紅色旅游,致力于將紅旗渠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黨性教育的標桿性紅色景區。與此同時,紅旗渠國家水利風景區的良好發展也為地方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以“紅旗渠”冠名的林州建筑工程團隊參與了眾多舉世矚目的重點建筑建設工作,他們不僅展示了自身堅毅執著、敢打敢拼的性格,通過將紅旗渠建設的先進經驗推廣至全國,更是激發了林州的經濟活力,提高了林州市的知名度。此外,紅旗渠香煙、紅旗渠白酒、紅旗渠啤酒等眾多地方企業也都搭上了紅旗渠國家水利風景區發展的快車,讓“紅旗渠”金字招牌享譽全國。
弘揚紅色精神,提供優質紅色旅游產品
紅旗渠國家水利風景區牢牢抓住紅色旅游這一條建設主線,緊緊圍繞紅色精神和紅色文化主題,利用多重藝術手段,讓走近紅旗渠的人們既能領略到林州的山水奇觀,又能體悟到紅旗渠所承載的奮斗精神。一方面,景區依托豐富獨特的紅色旅游資源,將紅色旅游項目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從紅旗渠紀念館中對“引漳入林”光輝歷史的生動還原,到太行山上摩崖石刻對紅旗渠精神的贊頌,再到分水樞紐對通水情景的再現,無一不體現著紅旗渠兒女“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奮斗精神,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另一方面,景區在建設過程中始終注重人文與自然的深度結合,將紅旗渠紀念碑、紅旗渠紀念館、紅旗渠分水樞紐、青年洞等景點串聯起來,因地制宜地將紅旗渠精神融入到景觀和配套設施之中,生動而具體地詮釋著紅旗渠精神。
優化管理創新,推進紅色景區智慧化建設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開始步入以網絡為支撐、以人類智慧驅動發展的智慧時代。紅旗渠國家水利風景區緊跟時代步伐,在旅游模式和服務思路上不斷探索,創新景區管理模式,推進紅色景區智慧化建設,以現代技術手段推動景區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景區以現代化企業的要求,通過制度建設、優化組合、競聘上崗、員工培訓等措施,在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上不斷優化提升,全面提升服務品質。如先后組織管理人員多次到洛陽、焦作等周邊景區進行考察學習;利用淡季時間組織員工前往海南呀諾達景區進行培訓學習,并與其建立合作關系,實現兩大景區之間的合作共贏。另一方面,堅持“創新動力,科技賦能”的發展理念,率先建成5G創新應用示范基地,推進智慧旅游項目全面升級,引領紅色旅游新風尚。如實現一鍵購票、掃碼、刷臉、無現金入園;通過大數據中心快速分析游客的性別、年齡、客源地、停留時長等信息,為景區營銷、市場施策提供了精準定位。智慧化建設幫助紅旗渠精神搭上科技快車,讓紅色內涵更加生動,讓紅色精神更具活力地傳承。
發揚紅旗渠精神,推動景區高質量發展
在紅旗渠精神的感召下,新一代紅旗渠人在景區的建設實踐中,形成了“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斗不息”的當代紅旗渠精神,讓紅旗渠景區在新時代煥發出新光彩。在景區升級改造過程中,紅旗渠景區面臨著巨大的資金難題,為了保證景區項目能夠按時投入建設,景區在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和銀行貸款之外,以職工捐款集資自籌資金的方式進行資金的募集,自力更生,充分利用一切條件,以創業的覺悟投入到景區建設的工作里,確保了工程的如期開工。在景區景觀和配套設施的修建過程中,太行山區復雜的地形地勢成為橫亙在施工隊伍面前的難題,景區建設團隊沒有“知難而退”,而是邀請頂尖的設計團隊出謀劃策,統籌協調施工單位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進度,最終保證了以“紅飄帶”廊橋為代表的景區標志性建筑,以及配套性步道、公路和橋梁的完備施工,展現了景區建設者們不折不撓、團結協作的精神能量。
再創紅旗渠精神,以紅色水利風景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傳承紅色基因,建設紅色水利風景區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今后,紅旗渠國家水利風景區將致力于發揮好紅旗渠紀念館的作用,宣傳好紅旗渠各類勞模和烈士的英勇事跡,運用好“紅旗渠大講堂”以及其他紅色服務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讓紅旗渠精神不僅融入林州人民的血脈里,還要深刻在全國人民心中,讓紅色印記永遠鮮活明亮。另外,景區將繼續深化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干部培訓教育等方面的功能,為廣大黨員干部和企業職工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提高自身素質,提供高效有益的紅色精神能量。
推動融合發展,以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今后,景區將繼續在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深度融合發展上做好文章,在提升自身發展品質的基礎上帶動周邊鄉村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深入挖掘周邊鄉村的紅色文化資源,激發其發展紅色旅游的潛力;在繼續弘揚傳承紅旗渠紅色文化的基礎上,整合周邊紅色旅游資源,著力打造紅旗渠紅色旅游基地。另一方面,扎實推進綠色發展,整合優美的自然山水環境以及底蘊深厚的民俗文化積淀,整合景區附近村民的土地,全力打造生態田園綜合體。紅旗渠國家水利風景區堅持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深度融合發展,利用自然生態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加快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提升景區品質,豐富游客旅游體驗,全面推動景區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奮勇爭先,再創新時代紅旗渠精神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紅旗渠不僅是林州人民集體智慧和力量的結晶,更是中國共產黨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輝煌典范。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十萬開山者,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照亮了紅旗渠兒女“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征程。在景區建設發展中,形成的“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斗不息”當代紅旗渠精神,照亮了紅旗渠兒女建設美好林州的歷程。新時代,紅旗渠兒女將繼續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秉承“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斗不息”的奮斗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奮勇爭先,再創新時代紅旗渠精神,為推進紅旗渠國家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而不懈努力,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紅色旅游需要而不懈奮斗,為在新時代書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篇章提供強有力的紅色精神能量。
【執筆:賀勝蘭 馮一帆】
參考文獻
[1]《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奮勇爭先 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人民日報》,2019年9月19日。
[2]《聯通5G:讓紅旗渠“活”起來》,安陽網,2019年3月6日。
責編:王茂磊(見習) / 司文君(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