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輿情處置能力作為領導干部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事關國家安全穩定與社會和諧。新媒體時代,面對日益復雜而嚴峻的網絡輿情形勢和治理風險,強化互聯網思維是當前各級領導干部適應新時代新形勢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網絡執政力”的必修課和實踐課。
【關鍵詞】新時代 新媒體 領導干部 網絡輿情處置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識別碼】A
網絡輿論格局日益多元化,思想文化領域斗爭日益激烈,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網絡治理任務日益繁重。如何迅速妥善應對和處置網絡輿情,發揮網絡作為“望遠鏡”和“顯微鏡”的作用,借助網絡傾聽民聲、服務群眾;發揮網絡作為“減壓閥”和“擴音器”的作用,借助網絡釋疑解惑、凝聚力量;發揮網絡作為“意見箱”和“正衣鏡”的作用,借助網絡發現問題、改進工作,已經成為新時代新媒體背景下各級領導干部網絡輿情應對及處置能力建設必須思考和面對的緊迫問題。新時代新媒體背景下,創新思維方式、健全和完善機制建設、提高領導干部的網絡輿情處置能力,對于加強和完善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堅持問題導向,正確面對領導干部網絡輿情處置能力建設的薄弱點
缺乏新媒體相關專業知識。有相當一部分的領導干部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網絡知識,但是并不熟悉和了解新媒體的運作規律及網絡輿情在新媒介中的形成原因和管控規律,依然采用以往傳統媒體的工作思路來應對新媒體環境下的輿情動態。往往不能主動思考在新媒體環境中成長和熏陶的社會群體在思維和行為方式上的變化,結果導致應對網絡輿情的方式和手段出現了缺乏與無力,甚至作出錯誤的判斷和處置。
缺乏完善的主體責任體系。網絡輿情發生范圍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絡輿情處置應該形成一套明確的主體責任體系。網絡輿情處置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且效率不高。網絡輿情涉及明確的管理部門時,往往會得到主體明晰的高效處置;而輿情涉及到多領域時,由于責任主體的缺失或模糊,就會導致低效無序的輿情管理。日常沒有建立權責明確的應對管理體系或制定相應預案,相關部門與人員在應對過程中,不能有效分工與配合,是近年多起網絡輿情事件從出現到爆發甚至形成“次生災害”的重要原因。
缺乏聯動的輿情處置機制。網絡輿情發生的重要特征就是發生迅速、傳播廣泛且影響巨大,輿情處置時間的分秒之差就可能使結果南轅北轍、大相徑庭。有些管理部門沒有建設完備、統一的網絡輿情組織領導架構和專門的工作隊伍,缺乏網絡輿情監控、輿情研判、應急處置等工作預案和措施,對網絡輿情的準備不充分;相關部門與人員在應對過程中,不能形成有效分工與配合,加之應對輿情的能力不足,導致在輿情發生時處理過程無章可循,更無法有效掌握網絡輿情引導的主動權,進而影響對網絡輿情及時、正確、有效的處理,結果就會造成網絡輿情爆發,甚至形成網絡公共事件。
缺乏靈活的輿情應對方式。部分領導的網絡輿情應對方式簡單粗暴,甚至有些過時。在負面輿情出現后,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處置方案和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靈活運用,出現短暫的集體失聲致使權威聲音不能在第一時間正確地引導輿情走向。有時采取封鎖消息、刪除信息,甚至以行政命令禁止傳播,這些“重堵輕疏”的單一方式,已然不能適應信息多元流行性的新媒體網絡輿情新態勢。網民的訴求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回應與滿足,就會導致不良情緒的升級、泛濫甚至失控,而群體性不良情緒的累積往往成為網絡輿情爆發和公共事件形成的“定時炸彈”。
堅持科學應對,不斷增強領導干部網絡輿情處置能力建設的實效性
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網絡輿情思想認識觀念。領導干部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媒體時代的網絡知識,從而深刻認識、準確把握傳媒變革新趨勢,建立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工作的正確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一是既要尊重輿情傳播和輿情處置的固有規律,又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思維重視網絡輿論工作。不失時機地加快建立有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網絡輿論管理新格局。二是領導干部要及時學習網絡媒體管理的新政策、新法規,依法依規地開展網絡空間管理和輿情引導工作,才能確保在法治化軌道上實現網絡空間的合法有序管理。三是要求領導干部具有廣博的理論知識和政策水平,能嫻熟應用各種媒體工具。
明確職責,健全系統的網絡輿情應對管理體系。科學的應對管理體系,明確的工作機制可以形成有效的分工,充分配置好內部資源,使危機處置相關部門、相關人員明確自身分工,確保網絡輿情的高效應對。一是要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黨政同責,部門共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依法依規地做好網絡輿情處置和引導的職責分工。應該明確當輿情發生時,涉事部門是網絡輿情回應處置工作第一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二是在重大輿情發生時,要依法依規迅速進行處理,按照“全面客觀、實事求是、及時準確”的原則,力爭在輿情發酵的60分鐘“黃金時段”內,以官方的權威發布積極引導網絡輿論,迅速占領輿論高地。三是建立網絡輿情信息處理的聯動機制,推動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形成輿情應對處置整體合力,確保網上輿情的及時發現和依法回應處置。
分析研判,構建多維的網絡輿情預警長效機制。充分整合各級黨委宣傳部門、新聞中心、紀委、信息管理中心等部門,設置專門機構和崗位,落實專項責任,完善硬件設施,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培訓學習,全方位地提升輿情處置工作效率和水平。建立網絡輿情監測、分析、研判長效機制,規范輿情監測,完善日常監測報告制度;強化輿情分析,把握輿情事件發展態勢;加強輿情研判,建立健全輿情研判會商制度。網絡輿情動態隨時發生,只有建立常態化的輿情應對機構和工作部門,才能從容不迫、處變不驚地應對輿情事件,從而贏得和網絡輿論動態變化之間時間賽跑的勝利。
正確引導,培養有效的網絡輿情導向控制能力。面對網絡輿情涉及的教育、醫療、住房、公平等事關國計民生的客觀問題,僅僅依靠網絡公關和言論疏導往往不能有效地防止輿論的擴散和情緒的爆發。必須切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防止尖銳矛盾暫時緩和后的再次爆發。在新時代新媒體的傳播環境中,領導干部必須熟悉“兩微一端”等新媒體衍生傳播工具,敢于應用、熟練使用、善于運用新媒體開展網絡輿情處置工作,憑借扎實的理論知識、敏銳的政治覺悟和準確的道德判斷,成為具有強大動員能力和示范作用的“意見領袖”。同時,還要發揮傳統媒體對新媒體的協同共振效應,高度重視政府“權威聲音”的建設和管理,通過建立權威部門和新媒體的雙向溝通機制,提高政府在新媒體中的網上話語權。除此之外,要想有序化解突如其來的輿論危機,就需要探索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應急預案體系和案例庫制度。健全指揮體系、執行體系、保障體系,同時建立配套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保證預案啟動時,各項職能夠迅速發揮作用,從而保證應對工作的順利有序進行。
總之,新時代新媒體環境下,領導干部的網絡輿情處理能力是其執政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執政能力高低的重要體現。領導干部要以與時俱進的勇氣、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妥善的實踐,掌握新媒體時代輿情發展規律和應對原則,不斷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以厚積薄發的輿情處理和應對能力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體現新時代領導干部的能力和擔當。
(作者為南陽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互聯網+視域下高校網絡文化育人方法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0-ZDJH-274);2019年河南省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精品項目“榜樣的力量”師德主題教育微展播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南雋:《把握傳媒變革趨勢積極占領新興輿論陣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興媒體發展戰略重要論述》,《中國記者》,2016年第6期。
責編/趙博藝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