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表明中國是站在全人類福祉立場考慮全球發展問題,符合我們一直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表示,自冷戰結束以來,全球化成為潮流趨勢,各個國家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全球分工合作,獲得經濟增長。
“然而,某些國家奉行單邊主義,不斷‘退群’,破壞全球多邊規則體系,本質上是站在大國博弈的政治立場上,置大多數國家利益于不顧,也要限制和打壓競爭對手,可以說是狹隘的‘利己主義者’。”張宇燕委員說。
張宇燕委員認為,盡管一段時間以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化也產生了不利影響。但是,實踐已證明,經濟全球化會促進人類共同繁榮進步,是符合歷史發展方向的潮流,順應了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經濟全球化并非‘完美’,比如,全球化帶來的好處惠及面不夠廣泛,全球經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等。因此,我們才要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這是合乎民心民意的。”張宇燕委員說。
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張宇燕委員建議,首先,應依靠科技進步來解決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效應,共同探討建立面向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政策制度體系,營造國際合作環境,讓科技創新成果為更多國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其次,應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同時發揮自由貿易區對貿易投資的促進作用,讓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貿易安排這兩個輪子有序轉動起來;再次,應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