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光 武漢大學“珞珈杰出學者”、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科技發展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2003年抗擊SARS時疫以來科技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明顯提高。針對我國科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踐中反映出的問題,為更有效地應對未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更好地加快我國新時期科技發展,更高質量地發揮科技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重要支撐作用,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進一步加快我國科技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進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新時期。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迫切需要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框架下,努力加快我國科技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必須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為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潛能和強化科學的社會功能,提供更好的制度安排,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進一步優化我國科技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近年來,我國重視營商環境改善和優化取得明顯進展。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必須高度重視創新生態系統的改善和優化。通過切實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我國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我國科技創新主體蓬勃發展。
進一步完善科技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程序性。在2003年應對SARS時疫后,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已制定實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科技應急預案。當務之急是根據多年來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尤其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著力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切實完善國家及地方科技應急預案的系統性、程序性、協調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文化。遵循科學發展規律和科技創新特點,積極促進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匯流,牢固樹立科學價值觀。堅持經世致用的科學評價導向,大力倡導科學、嚴謹、勤勉、認真的職業操守和負責任創新,切實加強科技共同體建設,推進科技工作者履行社會責任的自律和他律,不斷為科技創新主體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
進一步強化聚焦重要科技問題的科技協同創新。積極探索科技全球化、大科學時代背景下,基于利益機制的科技協同創新模式,著力建設科技創新利益共同體,聚焦重要科技問題、尤其是重大科學問題,強化科技創新優勢互補和多學科綜合集成,大力推進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科技協同創新,切實提高科技協同創新的效率和效益。重視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科技問題,積極參與全球科技協同創新。
進一步提高科技投入和科技資源配置水平。努力進行面向未來的科技資源縱深配置,更好地發揮政府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協同作用,切實提高公益性和基礎性科技創新投入,增加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尤其是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科技創新投入,不斷優化“標志科技”和“民生科技”的科技投入結構,努力增強科技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前瞻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領域的軍民深度融合。在應對突發重大公共事件科技創新方面,深入實施“軍民融合戰略”,不斷探索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軍民融合機制,在平常時期和非常時期科技支撐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切實以有效途徑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平戰緊密結合”“預防與應急結合”,制定和完善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平戰結合”科技預案,尤其要重視“平戰結合”的銜接及轉換環節。
進一步改善科技信息傳播社會環境。適應人類信息社會和大數據時代的特點,積極應對“信息爆炸”和海量數據的挑戰,切實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加快政府科技數據開放進程,加強科技信息面向社會公眾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引導性。不斷創新科學普及方式,重視應急科學普及能力建設,努力提高科學普及效率和效益,著力提升與創新型國家、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社會科技意識和公眾科學素養。
進一步將自主創新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適應科技全球化進程,準確研判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及產業變革新形勢,切實拓展國際科技交流與科技合作途徑,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研究和大科學裝置建設,如流行病防范創新聯盟(CEPI)、世界衛生組織研發藍圖(WHO R&D Blueprint)等。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式創新、負責任創新和迭代創新,大力推廣應用基于大數據的科學研究范式及科學方法。
進一步發揮科技發展戰略及科技發展規劃的重要作用。堅持以全球視野、科技預測和我國國情制定實施科技發展戰略及科技發展規劃,尤其是面向未來的長遠科技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著力于提高關鍵領域的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努力強化其科學性、前瞻性、指導性、系統性、協調性、有效性和權威性,并為制定實施科技發展戰略及科技發展規劃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進一步深入發掘中華民族優秀中醫文化及其科技精髓。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西醫結合及優勢互補對防控疫情功不可沒,中醫參與防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最深入、最有效的一次。必須深入發掘中華民族優秀中醫文化傳統及其科技精髓,切實加強中醫文化的創新自覺和創新自信,在科技全球化時代不斷彰顯中華民族優秀中醫文化傳統及其科技精髓的特點和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