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近年來,達川區緊緊圍繞中央、省、市關于基層治理決策部署,巧做“加減乘除”法,扎實提升基層政務服務效能,積極推動服務在基層提供、力量在基層匯聚、滿意在基層實現,探索出了基層政務服務的“達川模式”。
賦權擴能做“加法”,讓“轉型升級”破解“痛點難點”。一是推進陣地建設,破解基層“無處辦”難題。堅持“科學合理、適用夠用”原則,升級打造政務服務大廳,科學設置基層便民服務中心、代辦點,充分滿足群眾辦事需求。目前,區政務服務中心新大樓即將投用,31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23個分中心高效運轉,28處社區服務站、681個村級代辦點實現全覆蓋,區、鄉、村3級“15分鐘服務圈”基本形成。二是下放審批權限,破解基層“無法辦”難題。堅持“下放審批服務權限就近辦理”原則,積極開展群眾辦事不出鄉鎮(街道)活動,賦予基層更多審批權限,提升政務服務質效。目前,已實現公安、民政、衛健等11個區級部門涉及養老保險費繳納、高齡補貼申請等91個事項下沉基層辦理。三是強化要素保障,破解基層“無力辦”難題。實行各基層站所統一進駐便民服務中心集中辦公,選派綜合素質高的工作人員入駐便民服務(分)中心,充實服務力量,確保基層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
整合優化做“減法”,讓“一次辦理”代替“多次往返”。首先整合職能“減程序”。全面梳理整合服務事項“四辦”(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清單,取消19個區級部門144項公共服務事項,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升級打造“一窗通”服務窗口,將210項辦理事項納入8個“窗口”統一辦理,審批環節減少12%。其次優化流程“減時間”。推行“審批同步進行、辦理內部流轉”的并聯審批制度,壓減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務。目前,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減至120個工作日等,各類審批提速近65%。最后網上辦理“減跑動”。推進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29個部門1338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100%。創新建立社會救助大平臺,整合全區13個救助部門51項救助業務,對接房管、社保等27個核對部門的信息系統,實現求助事項“全程在線、一網辦理”。
破舊立新做“乘法”,讓“改革紅利”釋放“疊加效應”。第一,明確主體疊加“引領效應”。落實機構改革要求,成立行政審批局,推進審批主體由分散變為集中。實行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政府主體責任制,統籌鄉鎮站所工作人員,全面落實政務服務事項。村級代辦實行村委會全面負責制。第二,創新模式疊加“融合效應”。結合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依據辦理事項頻次、拆并鄉鎮規模等,實行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8+X”(社會保障、民政優撫、殘障服務、計生衛生、市場監管、農業、規建、國土、綜合)、各分中心 “3+X”(社會保障、民政優撫、殘障服務、綜合)服務模式,推行審批服務專用章“一枚印章管服務”辦理模式,有效保障群眾辦事便利。第三,建章立制疊加“制度效應”。落實“放管服”“市區體制”改革要求,實行重點項目代辦制,加快投資項目落地。實行政務公開制,做到一般事項定期公開、重要決策適時公開、涉及群眾切身利益事項及時公開。實行主要負責人定期進大廳工作制,每月一次到便民服務(分)中心接待群眾、現場辦公,收集解決民生難題。
轉變作風做“除法”,讓“督導考核”推動“陽光高效”。一是整治環境“除頑疾”。扎實開展“政務環境整治突破年活動”,重點整治政令不暢通、行政權力運行不規范、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頑癥,政務服務環境不斷優化。二是嚴格考評“除短板”。采用監控巡查、現場督導等方式,對窗口工作人員的紀律作風、業務辦理、服務群眾等情況,實行“一日一巡查、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評比、一年一考核”,確保服務實效。三是精細管理“除梗阻”。出臺《關于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通知》等制度20余項,采取服務量化考評、提升目標績效考核占比等方式,優化考核體系,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務環境,為經濟沖刺“700億”、城市建設“雙100”,創造良好的政務服務環境。
(作者為中共達州市達川區委副書記、區長)
責編/張寒 美編/李智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