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導 宋健
8月27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在京閉幕,本次會議以“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為主題協商議政。閉幕會前,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應邀作了題為“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學習講座。當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推進和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累積,銀發消費對消費支出以及經濟增長的影響越來越凸顯,特別是疫情期間銀發消費增勢明顯。具有剛性且體量巨大的銀發消費若加以合理引導,將成為經濟恢復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力量之一。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明確指出,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社會文化多方面乃至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深遠影響。“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以及“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兩項具體工作任務。銀發消費既涉及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供給,又涉及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障,重視并合理引導銀發消費,既有助于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又有助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實現。
合理引導銀發消費,應從人群、產品與服務、環境三個方面著手。第一,人群是消費的主體,要抓住銀發消費人群的“不變”與“變”進行市場開發與服務提供。“不變”是指消費人群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對更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變;“變”是指銀發人群將隨著隊列的不斷更替發生內涵性變動,未來的銀發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維權意識普遍更強、也更普遍地使用新技術特別是智能輔助技術。合理引導銀發消費,必須要準確把握并充分滿足銀發者多樣化的消費服務需求。第二,產品與服務是銀發消費的主要內容。廣義上,產品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無形的服務;生活中,往往將二者加以區別。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當今社會,銀發消費者既有不同于一般年齡人群的特殊產品需求,如老年保健護理產品、臨終關懷產品等,因其生理特點和健康狀況更是對服務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高要求,如上門服務、綠色通道服務等。合理引導銀發消費,必須要細分目標人群,提供更豐富更精準的產品與服務。第三,環境是確保人群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和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的載體。積極營造人口老齡化中養老、敬老和孝老的社會環境人人有責,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社區居民應遵守并弘揚新風良俗。合理引導銀發消費,必須要規范消費市場和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目前在國家層面上,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正在不斷完善。2015年國家發布《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了“醫養結合”的概念,不僅包括傳統的生活照料服務,還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擬創建集醫療、健康咨詢、健康檢查、疾病診療和護理、大病康復以及臨終關懷為一體的養老服務模式。2019年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將“康養”與“醫養”并列,明確了未來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人群細分和服務細分。銀發消費服務體系與之有交叉,又有區別,還需要深入探索。
培育銀發消費市場、合理引導銀發消費既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得力引擎,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抓手,需要以人文關懷為出發點,對銀發者的消費觀念、消費需求、消費能力和消費行為進行科學研究和精準定位,以了解其對整體消費市場和經濟發展乃至社會建設的影響。
原文責編/賈娜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