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發現:
·福建省發展質量測評綜合得分最高的前十個縣(市)分別為泉州市晉江市、福州市福清市、泉州市南安市、泉州市石獅市、泉州市惠安縣、漳州市龍海市、泉州市安溪縣、福州市閩侯縣、平潭綜合實驗區、漳州市漳浦縣。
·泉州市晉江市在綜合排名和各項一級指標排名中均位于第一位,晉江市注重打好產業轉型升級“組合拳”,推動集群化發展,“晉江經驗”成為晉江、福建全省乃至全國縣域發展的重要參考。
·福州市福清市在綜合排名、效率提升指標排名和結構優化指標排名中均位于第二位,圍繞“供給側”“結構性”兩個關鍵點,福清市實施創新驅動,推進轉型升級,改善供給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能,實現穩健發展。
·泉州市南安市綜合排名第三,創新發展指標排名和人民幸福指標排名均位于第二位。南安市借由創新賦能,推動石材、水暖等傳統產業積極打造產業升級版,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提速,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推動實現縣域(本文中縣域指縣和縣級市)高質量發展是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福建省各縣(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科技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有效對接,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縣域發展呈現出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同步提升、居民收入與國民經濟同步增長、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促進、山區與沿海縣(市)協同發展等特點。
本篇報告結合當前縣域發展定位、特色優勢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重點,進一步根據福建省各縣(市)發展特色和未來規劃,構建縣域發展質量指標評價體系,總結福建省各縣(市)發展經驗,挖掘發展典型,以期為不斷推進縣域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政策建議。
縣域發展質量指標評價體系的構建
本測評依據新發展理念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立足于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分析框架,結合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充分考慮縣域發展的特點,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可行性原則,構建包括發展愿景、創新發展、結構優化、效率提升和人民幸福五個子系統的縣域發展質量指標評價體系。基于縣域發展的特殊性,不僅需要考慮客觀數據的可得性,還需結合縣域實際做全方位的綜合數據收集。
縣域發展質量從發展愿景、創新發展、結構優化、效率提升、人民幸福五個方面進行評價。發展愿景涵蓋經濟實力、發展預期兩個二級指標,創新發展主要從人力資源集聚、科創教育兩個方面考察,結構優化涵蓋轉型升級、經濟開放度兩個二級指標,效率提升包括金融競爭力、財稅競爭力兩個二級指標,人民幸福主要體現在物質生活質量、社會福利與保障兩個方面。
福建省55個縣(市)發展質量排名
根據福建省55個縣(市)發展質量得分及排名結果,綜合得分最高的十個縣(市)分別為泉州市晉江市、福州市福清市、泉州市南安市、泉州市石獅市、泉州市惠安縣、漳州市龍海市、泉州市安溪縣、福州市閩侯縣、平潭綜合實驗區、漳州市漳浦縣。
從一級指標得分來看,晉江市、石獅市、永安市、長泰縣、惠安縣在發展愿景指標上得分最高;晉江市、福清市、南安市、惠安縣、安溪縣在創新發展指標上得分最高;晉江市、福清市、南安市、閩侯縣、平潭綜合實驗區在效率提升指標上得分最高;晉江市、福清市、龍海市、長泰縣、平和縣在結構優化指標上得分最高;晉江市、南安市、福清市、安溪縣、石獅市在人民幸福指標上得分最高。
晉江市在總排名和各項一級指標排名中均位于第一位,在2020年全國GDP百強縣榜單中,晉江位列全國“百強縣”第四名,首次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四小龍”。“晉江經驗”成為晉江、福建全省乃至全國縣域發展的重要參考。在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晉江市注重打好產業轉型升級“組合拳”,推動集群化發展。按照“一個產業、一張轉型升級路線圖、一只基金、一份政策、一個創新平臺”的思路,逐個行業編制實施轉型升級路線圖計劃,培育優勢產業,推動要素資源向優勢領域聚集。目前,晉江各大優勢產業鏈均已培育形成配套完善的企業群體,并構筑起完整的產業供應鏈體系,形成了完備的產業生態圈。
福清市在總排名以及效率提升和結構優化指標排名中均位于第二位,圍繞“供給側”“結構性”兩個關鍵點,福清市政企攜手,實施創新驅動,推進轉型升級,改善供給結構,擴大有效供給,從而通過轉換經濟增長動能,實現穩健發展。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福清市實施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分段補助等惠企政策,大力實施高成長性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雙高”培育工程,引導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設立研發中心、參與標準制定、品牌創建和產業人才引進,促進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從財政體制、稅收返還、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建設,推動產業向園區集聚、企業向園區集群發展。
南安市綜合排名第三,在創新發展和人民幸福這兩個一級指標排名中位于第二位。南安市借由創新賦能,推動石材、水暖、機械等傳統產業積極打造產業升級版,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提速,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另外,南安市加快推動創新要素集聚,深入實施人才“港灣計劃”,創新實行企業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新增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專家工作站數量居泉州市首位,人才總量、高層次人才總量均居泉州市前列。未來南安市還將加大力度推進產業重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石獅市綜合排名第四,在發展愿景指標排名中位于第二位,在人民幸福指標排名中位于第五位。紡織服裝是石獅的主導產業,石獅市及周邊區域組成的“泛石獅”服裝板塊擁有紡織服裝企業及配套行業企業1萬多家,是我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地之一。近年來石獅市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優化升級傳統紡織服裝產業。把產業集群創新平臺、產業功能服務平臺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和重要抓手,從面料采購、產品研發、質量檢測、前沿資訊共享等全方面為整個產業鏈提供服務。同時石獅市精準把握直播電商給產業帶來的新發展機遇和銷售高潮,推出“產業+網紅”“旅游+網紅”等經濟合作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惠安縣綜合排名第五,在創新發展指標排名中位于第四位,在發展愿景指標排名中位于第五位。近年來惠安縣提出建設創新、升級、海洋、美麗、幸福“五個惠安”,大力實施產業、港口、旅游、城市和黨建“五大工程”,優化三大經濟區域布局,提升六大產業鏈,推進全域化旅游發展,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收效顯著。另外,惠安城市建設以“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方略為引領,主動融入大泉州“一灣兩翼”總體規劃布局,把城市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平臺,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聚集功能,提高城市發展的持續性和宜居性,令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龍海市在綜合排名中位于第六位,在結構優化指標排名中位于第三位。龍海市堅持工業立市強實力,圍繞“抓大、促轉、做優、強配套”,實施“大抓工業、抓大工業”三年行動計劃和“民企18條”“中小微企業17條”等扶持政策,推動工業加快轉型升級。全力支持海新、紫山、綠寶等食品產業龍頭做大做強,支持海新集團總部等一批產業轉型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建筑業加快發展,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示范基地”——瀧澄建筑工業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支持引導夢嬌蘭日化、格林水產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進駐工業園區,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生產效益。
安溪縣在綜合排名中位于第七位,在人民幸福指標排名中位于第四位,在創新發展指標排名中位于第五位。安溪打造了我國東南地區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數據中心,借助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助推傳統產業邁入大數據時代。目前,產業園已引進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等50多家高含金量的企業及單位入駐,不僅示范帶動效應明顯,還構建了一條以數據為引擎的全產業鏈。此外,安溪不斷深入實施茶業莊園化戰略,推動產業鏈整體發展,著力推進茶莊園品牌化、個性化、高端化、體驗化。
閩侯縣在綜合排名中位于第八,在效率提升指標中排名第四位,在人民幸福指標排名中位于第九位。近年來,閩侯縣深入貫徹落實福建省和福州市的決策部署,全面深化“五個一批”項目推進機制,扎實推進“項目年”“招商年”“三產年”等“三大行動”,主動融入“三個福州”建設,并自加壓力開展“六項競賽”,產業發展保持平穩向好態勢,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現代服務業為支撐、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加快形成。閩侯縣目前擁有福州高新區、青口投資區、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三個產值超百億園區,形成了汽車、機電、建材、工藝、食品、輕紡等六大產業發展體系,培育了汽車、機電、建材、工藝品等四個超百億產業集群,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互聯網經濟等新業態也初顯規模。
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綜合排名位于第九,在效率提升指標排名中位于第五位,在結構優化指標排名中位于第七位。平潭重點發展旅游文化、物流貿易、總部經濟等特色產業,提升海運業、隧道業等傳統產業,并推動發展影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目前,物流產業鏈初步形成,平臺經濟快速集聚,旅游產業穩步推進,影視產業蓄勢待發。另外,平潭發揮對臺獨特優勢,暢通經貿合作、共通行業標準、融通文化根脈、溝通兩岸青年,先后實施“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兩年行動計劃”“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36條”等一系列落細落實舉措,兩岸融合不斷提升。
漳浦縣在綜合排名中位于第十位,在人民幸福指標排名中位于第七位。在人才管理方面,漳浦縣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體制機制,在人才平臺上實現創新突破,取得卓越成效。首先,構建戰略研究平臺。其次,加大力度拓展創新升級平臺,多家企業獲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第三,搭建并不斷完善創業服務平臺,加強服務人才發展工作,申報建立了多家眾創空間,為創新提供寶貴平臺,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漳浦縣通過整治河道、生態護岸等,實現了水利與園林、治水與生態、親水與安全的有機結合。
(本次測評指標權重的設定采取變異系數法和主觀賦權法相結合,縣域發展質量指標評價體系的具體構建方法、計算方法、各指標權重、各縣(市)一級指標得分等內容請見報告完整版。報告完整版還對縣域高質量發展前提、實現途徑、落腳點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為進一步提升縣域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因版面承載內容有限,僅在此呈現部分內容,如需獲取本報告完整版,可掃描下方二維碼。)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單寧】
責編:臧雪文 / 王茂磊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