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認同和政治參與是青年發展的重要方面。對青年的政治認同和政治參與進行教育引導,是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伴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尤其是通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外對比,中國青年對政治表現出高度關注,青年政治認同有了很大的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呈現新的特征。青年工作者要因勢利導,采取切實措施,進一步增強青年的政治認同度,引導青年有序政治參與。
【關鍵詞】青年發展 政治認同 政治參與 【中圖分類號】D432.61 【文獻標識碼】A
青年既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和塑造,又是政治生活的積極參與者,因此與國家政治之間存在“互構”關系。青年的政治認同和政治參與,是青年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內容,是國家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方面,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對青年的政治發展作出了專門的安排部署,提出要“引導青年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可見,青年發展包括教育發展、就業發展等多維度內容,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政治發展。本文基于相關調查數據的分析,對青年的政治認同作出研判,對青年的政治參與進行闡述,并就如何增進青年政治認同和政治參與提出對策建議。
我國青年普遍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和高度的國家認同感
青年政治認同是指青年在一定的政治共同體內對政治生活和政治發展所產生的情感及認知上的心理歸屬感,主要表現在對政治共同體的肯定、對國家制度的認可以及對執政黨的支持等方面。青年是國家政治建設中的新生力量,“當他們成長并參與到社會政治生活時,具有影響未來政治穩定與發展的能力”。正是因為青年對于政治具有特殊的影響力,青年的政治認同成為一個國家政治得以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日益成為各國政黨高度重視的問題。
第一,青年的制度認同更為自覺。青年的制度認同是“執政黨提升執政能力的重要制度性資源”,對于鞏固政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青年是中國歷史性發展成就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親身感受“中國之治”創造的繁榮穩定、看到“西方之亂”造成的亂象叢生之后,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是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制度,才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的先進制度。根據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對青年“社會滿意度”調查的數據顯示,2015年青年對社會滿意度的平均得分為6.08分(10分為最高分,1分為最低分),2017年青年對社會滿意度的得分則上升為6.53分,提升相當明顯。這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帶來社會穩定環境的滿意。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著各國的治理能力。中國青年通過對各國疫情防控的現實對比,對西方所謂“自由”“民主”“人權”的虛偽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中國道路和中國制度的優勢有了更具體的理解,進一步看到,“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根據今年3月對21所高校的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青年學生高度認可和支持黨中央對疫情防控做出的決策部署。(見圖1)
從實際情況看,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90后、00后醫生和護士沒有畏縮不前,更沒有臨陣逃脫,而是主動請纓,不怕犧牲,成為各醫院抗疫一線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以來,110多萬名團員青年參加了青年突擊隊,140多萬名青年志愿者參與了群防群控、應急服務、物資生產等,數以百萬計青年積極捐款捐物。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說“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第二,青年具有高度的國家認同。國家認同是青年最基本的政治認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8年開展的“10萬國網青年發展大調研”的數據顯示,92.6%的青年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愛國主義越來越重要”,認為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奮斗目標與自己有著較大的關系。其中,認為“關系非常密切”的青年人數比例為65.1%,認為“比較密切”的人數比例為24.9%。從近年情況看,我國青年普遍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和高度的國家認同感,并且越來越多的青年能夠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努力學習、積極工作的實際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