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需要“科技支撐”。新時代基層黨建迎來了新的契機。依托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將有助于打造更加智能的基層黨務管理網絡平臺和基層社會治理網絡平臺,有效解決基層黨組織信息化普及不平衡、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等問題,從而有效提升基層黨建的智能化水平。
關鍵詞:新時代 基層黨建 信息化 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在信息化加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提升基層黨建的信息化水平已成為新時代加強基層黨建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新發展理念的深入貫徹,黨和國家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決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需要“科技支撐”。在此背景下,基層黨建的智能化建設迎來了新的契機。“新基建”主要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有學者曾指出,從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算起,中國的黨務信息化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4年至1999年,部分黨組織開始推行電子黨務;第二階段是2000年至2009年,大量的黨建網站開始建立;第三階段是2010年至2015年,黨務信息化的方向是實現黨務工作的信息化、即時化與黨建網絡體系化。[1]
改革開放以來,基層黨組織已經在智能化建設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嘗試,尤其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信息化”的任務后,基層黨組織的智能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2015年以來,中國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推進“互聯網+”行動,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探索出了以“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為標志的黨建智能化之路,基層黨組織的智能化建設步入新階段。《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數據中心,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依托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將有助于打造更加智能的基層黨務管理網絡平臺和基層社會治理網絡平臺,從而有效提升基層黨建的智能化水平。
基層黨建智能化面臨的新挑戰
基層黨建智能化本質上是黨建信息化建設在基層黨組織層面的生動實踐。自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信息化”以來,基層黨組織的智能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比如,全國基層黨建工作手機信息系統的正式開通;不少基層黨組織建起了自己的網站;基層黨組織信息化建設的硬件設施有了明顯改善等等。但是,整體而言,基層黨組織的智能化建設水平相比于企業、學校、機關等,依然處于落后地位,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基層黨組織信息化普及的不平衡
基層黨組織信息化普及的不平衡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從地域分布來看,中國東部地區基層黨組織的信息化水平總體要高于中西部地區,這樣的分布顯然與東部地區發達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息息相關;第二,從各地實際來看,鄉鎮作為國家基層的政權機關,所獲得的信息資源較多,其黨組織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要比農村先進;第三,從基層黨組織內部來看,雖然隸屬于同一個黨組織,但有的成員信息化素質高,有的成員信息化素質較低。
造成基層黨組織信息化普及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自身的特殊原因,也有相似的共性原因。以共性原因為例,可以看到,相比于大中城市而言,基層鄉村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上相對滯后,這就從根本上制約著鄉村的信息化建設,也就從根本上影響著基層黨建的信息化水平。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非網民規模為4.96億,其中城鎮地區非網民占比為40.2%,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為59.8%,非網民仍以農村地區人群為主。”[2]因此,在社會信息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廣大鄉村的信息化建設依然存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基層黨建的信息化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
基層黨組織信息化建設的相對滯后
基層黨組織信息化建設的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從硬件設施來看,一些鄉村基層黨組織目前仍沒有配備用于辦公的電腦、網絡等多媒體設備,平日的各類黨建活動依然停留在會議討論、文件學習等傳統方式上。一些鄉村基層黨組織雖然早已配備了各類多媒體設備,但由于年久失修,很多硬件設備已經不同程度地老化,需要及時予以更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相比城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3]第二,從軟件設施來看,盡管很多地方的基層黨組織已經建立了獨立的黨務網絡平臺,但其功能依然有限。在單向管理思維的影響下,這些網絡平臺只能滿足黨務信息公開、發展黨員、黨員繳費、組織關系遷移等簡單活動,而像黨員教育培訓、傾聽群眾心聲這樣需雙向互動的復雜功能就很難實現。盡管個別的基層黨組織早已經進行了“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的實踐探索,但總體看來,基層黨組織在信息化方面所賴以支撐的軟硬件設施依舊薄弱。這種狀況一方面是因為基層的信息化資源本身就非常有限,其獲取各類信息化資源的途徑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基層黨組織的負責人及其成員缺乏信息化的視野與素養,不能夠主動作為。
推進基層黨建智能化需要打造兩大平臺
在改革開放的巨大作用下,中國社會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而新基建的實施又必將加快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既改變普通人的生活,也深刻影響執政黨的執政方式。在此背景下,基層黨建引領時代進步,就必須主動順應這一潮流,利用新基建帶來的難得機遇,積極提升黨建的智能化水平,使黨的建設與時代共進步。基層黨組織作為鄉村治理的領導核心,在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制約其治理能力提升的關鍵性因素。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這些信息技術建設,基層黨組織的智能化建設將實現歷史性飛躍。
打造智能化的基層黨務管理網絡平臺
依托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可以為基層黨組織打造智能化黨務管理網絡平臺。這一網絡平臺將融合PC端和移動APP端,充分借鑒吸收“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的成功做法,用于基層黨組織日常的黨務管理,以實現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其功能應至少包含以下幾方面:第一,智能化的黨員信息化管理。借助網絡平臺,不僅可以實現黨員黨籍的電子化,而且還可以通過積分規則來量化黨員的日常表現,并在黨組織內部予以排名;第二,智能化的線上活動管理。借助該平臺,各類線上的黨組織活動就有了保障,通過智能化的程序設計,平臺可以為各類黨組織活動提供智能管理服務,嚴格規范黨組織活動的流程;第三,智能化的黨員教育培訓。借助網絡平臺,各類黨內教育資源得以有效整合,鄉村黨員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平臺設置的學習任務,并且在平臺的精細化管理下,基本能確保黨員的學習效果;第四,智能化的黨建現狀分析。平臺能夠自動對黨員在平臺上留下的各類數據進行智能分析,不僅為黨組織呈現黨員行使黨員權利和履行黨員義務的量化統計,而且也使黨組織可以及時了解黨員的思想動態和現實需要。
完善智能化的基層社會治理網絡平臺
提升基層黨建的智能化水平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鄉村治理的安定有序,因此依托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不僅要打造智能化的基層黨務管理網絡平臺,還要努力打造智能化的基層治理網絡平臺。利用新型信息技術創新社會治理,是近年來黨和國家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2019年印發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提出:“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鄉村治理智能化水平。”[4]《關于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提出:“加強城鄉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建設,構建基層智慧治理體系,提升基層公共服務、矛盾化解、應急管理水平。”[5]
當前,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并不輕松,所面對的往往都是與鄉村群眾利益相關的各類“疑難雜癥”。并且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下,鄉村群眾思想具有多變性、利益日益多元化、需求更加多樣化,更加大了基層治理的難度,對于基層黨員干部的治理能力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切實為基層黨員干部打造一套智能化的基層社會治理網絡平臺,不僅可以有效提升鄉村治理的科學化水平,更好地服務鄉村群眾,而且也能夠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治理能力,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具體而言,這一智能化的基層社會治理網絡平臺當然也涵蓋PC端和移動APP端,并且配備相應的數據中心。它的基本功能需要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智能管理的精準化。借助平臺,鄉村群眾將成為鄉村治理云端的參與者,鄉村群眾在平臺活動的各類數據在通過智能分析后,成為基層領導干部了解群眾所思所想的重要參考,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政策。第二,智能服務的便捷化。借助平臺,鄉村的各類社會矛盾將得到及時關注和解決,鄉村群眾的利益訴求將得到合理表達,鄉村群眾辦事也將最大限度地實現網絡化,“讓數據多‘跑腿’”成為常態。第三,智能監督的實時化。借助平臺,鄉村群眾對鄉村黨員干部的監督將更加實時,而且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回應與解決。這樣一來,鄉村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就有了可靠保障,鄉村的干群關系也將更加和諧融洽。
【本文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制度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ZDA022)和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體制創新研究”(項目編號:19LLZD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劉國瑞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釋
[1]劉紅凜:《黨建信息化的發展進程與“互聯網+黨建”》,《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第35-36頁。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20年4月28日,第24頁。
[3]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頁。
[4]《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7頁。
[5]《關于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0頁。
責編:臧雪文 / 李 懿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