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暢 人民論壇網評論員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地方治理的微觀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在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基層社會治理不僅直接決定著社會治理的整體效果,而且關系到國家整體政策目標的實現,影響國家治理的整體水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唯有固好“基層之治”,方能筑牢“中國之治”。
9月28日,“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貴州省貴陽市深入開展。緊緊圍繞創新型黨組織創建工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通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資源優勢和實際情況,認真按照相關工作要求積極開展創新實踐,貴陽在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創新的道路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全面提升了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堅持黨建引領正確方向。“提高社區治理效能,關鍵是加強黨的領導。”基層治理,必須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確保基層治理保持正確方向。“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貴陽市觀山湖區金陽街道不斷強化街道黨工委領導核心作用,緊密結合轄區實際,認真按照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求,采取系統謀劃、試點先行、分步實施、全面推進的方式,不斷提高黨的組織工作覆蓋質量,在轄區各領域打造各具特色的黨建示范點,有效提高了基層黨組織引領力。
堅持“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基層治理成效好不好,最終要體現在服務、便民上。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燕繼榮認為,一方面,社區治理需要自上而下的堅強領導,將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社區治理應自下而上鼓勵社區成員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相互交往聯系,形成集體歸屬感、認同感和參與感。金陽街道在創新探索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模式的同時,也時刻關注居民需求,通過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建立物業領域“黨群服務站”,將黨的工作植入小區治理工作中,共同參與小區物業矛盾糾紛調解和小區治理工作,豐富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基層實踐內容,激發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澎湃活力。
鄉村治,社會安,國家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鄉村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龍井村抓住美麗鄉村建設、富美鄉村建設等機遇,在村支兩委的帶動下,深入推進鄉村治理,依托村寨優勢資源,通過“135”工作法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精品鄉村,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龍井村在鄉村治理創新道路上的有效探索與突破,對夯實基層治理,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的發展思想。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龍井村從發展村寨經濟、加強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村寨、加強民主管理多方面提升村民幸福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緊貼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他們才能夠對基層治理有更多的認同感,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從2011年群眾投工投勞完成一事一議項目,到2013年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再到2016年龍井村景觀提升、人居環境改造,龍井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強化,文明新風尚深植于村民心中,為開展鄉村治理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基層治理工作也在與時俱進。探索具有時代特色、符合實際情況、滿足人民需求的治理創新路徑,貴州省貴陽市在城鄉基層治理中,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堅持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社會治理全過程,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獲得感為標準,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扎實提高治理成效,生動詮釋了“治大國若烹小鮮”理念在新時代的新運用,是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的一次深刻而特色鮮明的具體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