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前沿科技是加快科學向技術轉化、實現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當前,我國前沿科技領域尚存在科技資源配置不夠科學合理、科技資源整合力度不足、科技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等“短板”和“弱項”。對此,需通過創新前沿科技發展政策的高質量供給、強化前沿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的引導作用、優化前沿科技發展的創新生態等一系列對策措施,加快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及科技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鍵詞:前沿科技 發展政策 科技資源
【中圖分類號】G30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全球科技革命發展的主要特征是從‘科學’到‘技術’轉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前沿科技指向未來,不僅在國家科技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是加快科學向技術轉化、實現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的背景下,不論是在國家發展層面還是在區域發展層面,都應高度重視前沿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在科技治理方面進行必要的超前部署,并對科技資源進行縱深配置。
我國前沿科技領域治理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前沿科技領域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前沿科技領域治理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短板”和“弱項”問題。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發經費比重首次突破6.0%。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研發經費的人員費用支出相對較低,科技創新勞動價值未能充分體現。這反映出我國科技創新投入的系統性、結構、強度仍顯不足,不能滿足前沿科技領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長期存在的科學評價標準不健全及激勵機制不到位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我國前沿科技領域創新潛能的釋放。
我國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但對貫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的創新集群的培育仍然不足。這反映出我國科技資源配置不夠科學合理,同時,我國科技創新文化缺乏足夠的包容性和科學性,對基礎研究持之以恒重視和支持的力度明顯不夠,對非共識創新問題關注不夠。
雖然各地政府始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努力為市場主體提供新的發展機遇,但對影響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生態建設不夠重視,科技創新生態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今后應切實遵循科技發展規律,為前沿科技領域發展創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
我國科技論文產出、專利申請數量快速增長,但高被引論文、專利質量仍然不盡如人意。這反映出我國科技資源利用效率、科技創新效率比較低。在科技全球化帶來的激烈競爭中,提高前沿科技領域的創新產出效率已刻不容緩。
我國對科技創新末端的科技成果轉化不遺余力,但對科技創新源頭的問題導向、市場導向和用戶導向重視不足。同時,針對重大問題的跨部門、跨學科、跨領域合作也仍不夠,尤其是聚焦重大前沿科技問題的協同創新效率及效益不盡如人意。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我國前沿科技領域的創新過程、創新效率和創新效益,影響著前沿科技前瞻性、先導性、關鍵性作用的充分發揮。
促進我國前沿科技領域治理的對策措施
當前我國正處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關鍵時期,加快前沿科技發展時不我待。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框架下,加快推進我國前沿科技治理現代化勢在必行,應采取一系列積極有效的對策措施:
創新前沿科技發展政策的高質量供給。必須遵循前沿科技發展特點及發展規律,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創新,科技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科技治理相關法規,創新前沿科技發展的高質量政策供給,以高質量科技政策供給助推前沿科技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強化科技治理體系及科技治理能力建設,切實提高前沿科技領域創新效率,努力提升前沿科技領域創新能力,為釋放前沿科技創新潛能做出更好的制度安排。
強化前沿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的引導作用。堅持通過全球視野和科技預測,并根據我國國情,制定實施前沿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尤其是面向未來的長遠前沿科技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在我國“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要細化國家前沿科技發展目標,確定前沿科技發展重點領域,制定優先發展前沿技術的路徑規劃,努力強化其科學性、前瞻性、指導性、系統性、協調性、有效性和權威性,并為實施前沿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優化前沿科技發展的創新生態。近年來,我國在營商環境改善和優化方面取得明顯進展,有效促進了市場主體的蓬勃發展。為加快我國前沿科技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必須高度重視創新生態系統的改善和優化。通過切實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不斷優化前沿科技的創新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我國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我國科技創新主體蓬勃發展,努力釋放前沿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
打造前沿科技發展的創新集群。創新集群是現代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的社會創新網絡,是加快科學向技術轉化、實現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的有效組織形式。創新集群由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等按照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聚集而成,具有區域性、集聚性、融合性、互補性、網絡性、異質性、交互性、高效性等特性。打造前沿科技領域創新集群,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深化改革開放創新,支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建設,進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強前沿科技發展重大問題的協同創新。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積極探索基于利益機制的科技協同創新模式,著力建設科技創新利益共同體。要強化科技創新優勢互補和多學科綜合集成,大力推進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科技協同創新,切實提高前沿科技領域協同創新的效率和效益。要重視人類共同面臨的前沿科技領域重大問題,積極謀劃、推動和參與全球前沿科技領域的協同創新。
提高前沿科技發展投入和資源配置水平。始終重視和支持前沿科技領域創新,努力做好面向未來的科技資源縱深配置,更好地發揮政府和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特別是要盡可能釋放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切實提高政府基礎性和公益性科技投入,加大對前沿科技領域的支持力度和支持強度。通過不斷聚集并統籌科技資源,努力增強前沿科技領域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前瞻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加快前沿科技自主創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進程。積極適應科技全球化進程,牢牢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及產業變革新機遇,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自覺行動,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切實拓展前沿科技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途徑,積極謀劃、推動、參與國際大科學研究活動和大科學裝置建設。盡可能充分利用全球創新網絡優質資源,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式創新、負責任創新和迭代創新,大力推廣應用基于大數據的科學研究范式及科學方法。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科學文化。遵循科學發展規律和科技創新活動特點,大力弘揚科學家的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協同精神和育人精神。引導廣大科技從業者牢固樹立科學價值觀,積極促進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交融。堅持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科技評價和激勵導向,倡導科學、嚴謹、勤勉、認真的職業操守和負責任的創新。加強基于社會責任自律和他律的科技共同體建設,不斷為前沿科技創新主體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
改善前沿科技發展信息傳播的社會環境。適應人類信息社會和大數據時代的特點,積極應對“信息爆炸”和海量數據的挑戰,切實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加快政府科技數據開放進程,加強前沿科技信息面向社會公眾的權威性、科學性、引導性和有效性。不斷創新社會公眾喜聞樂見的科技信息傳播方式,努力提高科技信息傳播效率和效益,著力提升與創新型國家、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社會科技意識和公眾科學素養。
【本文作者為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武漢大學“珞珈杰出學者”、發展研究院教授】
責編:臧雪文 / 羅 婷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