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 林善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將數據作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的生產要素,并進一步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引發廣泛關注。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數據在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表現出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影響著區域經濟的發展,且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已經不亞于傳統生產要素。對此,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善浪進行了深入分析。
數據成為獨立生產要素
數字經濟不僅僅是一種新興的產業,還可以看作是與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相對應的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和階段。正如在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中,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是主要的生產要素;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日益成為核心生產要素。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海量數據匯聚到一起,逐漸成為互聯網新經濟形式下的驅動力。以大數據為基礎,全球數以千萬計的網絡平臺、商業形態實現了精準營銷和智能進化,從而催生了商業的智能化發展。毋庸置疑,在商業智能化時代,數據的影響力將不低于甚至超過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生產要素。
數據成為生產要素的原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表述:
一是數據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已經不亞于傳統生產要素。把數據納入生產要素,實際上反映了數字經濟已然逐漸成為國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支撐產業。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中國數字經濟的總體規模在2018年達到了3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中國數字經濟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逐漸滲透、融入到實體經濟中,數字經濟已經日益成長為促進各地區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
二是數據已然融入價值創造過程。近年來,很多傳統產業大數據融入到自身的生產服務中,采用專業技術對數據進行挖掘和解析之后,創造了非常大的再生價值。數據對各個行業的逐漸滲透,重塑了傳統產業的發展格局,有利于各個行業的產業升級與業態創新。此外,數據資源本身正在成為要素市場上的重要標的,并不斷演化延伸出完整的產業鏈條。
三是數據不能被傳統生產要素所簡要概括。以往的生產要素主要包含了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才能四個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不斷完善,技術、信息日漸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進入到生產過程。技術雖然可以表示數據的前沿發展,如互聯網、物聯網等的發展,但其并不能代表數據的基礎資源。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在某種層面上可以看作技術參與分配在邏輯上與發展趨勢上的一種延伸。
數據生產要素如何參與分配
隨著互聯網、計算機、云計算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數據在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表現出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數據不僅可以提升生產效率,實際上在很多情景中數據本身就是生產力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很多新興產業的發展基石。所以,將數據當作是一個可以參與分配的生產要素,不僅順應了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同時也是一種較為重要的理論創新。將數據歸入到可以參與分配的生產要素中,不但有利于展現數據的價值、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催生新興產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數據產權的明確,為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提供依據。
第一,注重數據的共享與開放。大數據時代注重的并不是數據的量“大”,更需要強調的是數據的“活”,即判斷一個數據是否具有價值,最主要的標準是這個數據能否被活用。顯然,讓數據產生最大化價值,開放與共享是最佳的途徑。數據的價值不會隨著任何人的正常使用而被消耗,反而會在不斷挖掘的過程中被進一步補充完善,產生新的內涵或者價值。“活”數據的形成和應用通常與云計算的發展密切相關,在云計算的基礎上,海量的數據才能及時準確地匹配到各種場景,從而進行商業應用。
第二,注重數據來源方權益的維護。當數據來源于基礎性的個人信息時,要充分地、無條件地尊重國家法律關于保護個人信息的規定,維護數據有關方的利益。有一些數據雖然不涉及個人信息,但涉及其他利益相關方,仍然需要進行維護。確保個人隱私信息的安全性,掌握數據合理利用的“度”,即去除包含在隱私權保護范圍內的個人敏感信息,促進數據的開放與分享,愈發深入地發掘其潛在的社會經濟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數據的挖掘。與傳統的生產要素不同,數據具有潛在價值。數據的價值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數據開發的愈發深入而逐漸增加。一些以往認為沒有價值的數據,通過當前的技術可以挖掘出有價值的產品,實現價值的提升。此外,數據的挖掘使用可以讓多個主體參與,根據各自的需求與技能儲備開發出各種不同的產品,從而使數據價值多樣化。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構建良性持續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