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十四五”期間能否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的關鍵是要把握好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設五個重要節點,進而為順利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十九屆五中全會 現代化建設 國家治理 新征程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十四五”時期要“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1],將原來“四個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正式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人民一直堅持不懈的奮斗目標。這一奮斗目標的具體實現是分步驟分階段展開的。自1979年“小康社會”的構想提出以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上圍繞著建設小康社會而展開。黨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五個方面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九大進而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即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就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而“十四五”時期恰好承載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在這樣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時間節點,需要我們保持清醒頭腦,準確把握我國改革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保證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能夠如期實現。而“十四五”期間能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的關鍵,是從文明建設角度精準把握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五個重要節點。
把握好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節點
物質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經濟基礎,現代化國家必然是經濟繁榮、物質豐盈的國家。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立足于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任務,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之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2]。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必須在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中“穩”和“進”的關系的前提下,充分并有效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時機、力度和節奏,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3],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保持和推進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全面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4]。
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要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前提下,“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5],不斷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全面且更好地結合。另一方面,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同時,“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6]。
把握好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節點
政治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政治保障,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政治文明充分發展的國家。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意義重大。
政治文明建設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7]。
政治文明建設離不開人民參與。要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鞏固基層政權,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政治文明建設離不開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歷史發展的重要趨勢、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更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包括“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8]。在新發展階段,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把握好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節點
精神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精神支柱,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思想活躍、文化繁榮的國家。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首先是加強意識形態建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堅定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9]。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建設。要借助各種現代傳播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要采取多種措施,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體育強國建設;加強中外人文交流,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把握好社會文明建設的重要節點
社會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征,現代化國家是與現代化社會是相互支撐的。
社會文明建設必須立足社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十四五”期間,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民生福祉中的關鍵問題,切實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10],切實推進社會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扎實有效地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另外,還要切實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不斷增強公共服務在城市、縣鎮、鄉村的同步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不斷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健全科學衛生健康體系,加大醫療和公共衛生事業投入,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由解決絕對貧困向解決相對貧困轉換;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關系,加強社會安全治理,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把握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節點
生態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志,現代化國家必然是生態文明良好的國家。
生態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F代化的中國必然是生態文明現代化的中國。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文明進步史,文明可以因生態良好而興盛,也可以因生態惡化而衰敗。“十四五”期間,要進一步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入到整個現代化建設之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通過轉型發展,實現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護生態共贏目標。
要針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短板,積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加快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促進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不斷提高利用效率,持續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使得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要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茖W構建國土有空間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本文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項“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8VSJ025)階段性成果】
注釋
[1]、[5]-[10]《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0/29/c_1126674147.htm,2020年10月29日。
[2]-[4]何立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和發展改革工作》,《人民日報》,2020年9月17日,第06版。
責編:賀勝蘭 / 司文君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