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劉立,江西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劉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采取‘非對稱’趕超戰略,發揮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到二〇五〇年都不可能趕上的核心技術領域,要研究‘非對稱’性趕超措施”,“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國科技發展必須采用新理念、新戰略和新思路。實施“非對稱”趕超戰略是黨中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的重要舉措。那么,如何以“非對稱”趕超戰略賦能科技創新?一起來看。
“非對稱”趕超戰略的新時代內涵
所謂“非對稱”趕超戰略指的是,在國際科技創新競爭環境和態勢下,要做到知己知彼,充分利用不對稱信息,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采用不被競爭者所知的差異化策略和非對稱技術路徑、戰術、方式方法,實現超越競爭者目標的一種指導思想。這一戰略的核心要點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
科技處于“人有我無”這種狀況,就是“卡脖子”技術的情況,需要采用“非對稱”趕超戰略突破之,甚至技高一籌,達到“人有我優”的新境界。所謂“人優我變”,就是別出心裁,出奇制勝。其中,“變”,就是要準確地識變、科學地應變、主動地求變,就是要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相反,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極有可能陷入技術發展的戰略被動境地,錯失發展的機遇。當科技處于“人無我無”的狀況,就是所謂的科技“無人區”,需要勇闖無人區,實現“人無我有”,下好先手棋,搶占科技制高點。
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非對稱”趕超戰略,我國的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在鍛造一些“殺手锏”技術的同時,也突破了一些“卡脖子”技術問題。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的趕超和量子科技的突圍領先就是很好的例子。突破“卡脖子”技術鍛造“殺手锏”技術,不僅需要技術研發路徑創新的“非對稱”趕超戰略,也需要國家頂層設計體制優勢的“非對稱”趕超戰略。
“非對稱”趕超戰略應成為科技界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
無論是突破“卡脖子”技術,還是鍛造“殺手锏”技術,都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個長時期的久久為功的過程。更何況,任何技術都是前有背影、后有追兵,任何“殺手锏”技術都是一時一地的“殺手锏”,是有時效的;一個“卡脖子”技術突破了,還會有新的“卡脖子”技術出現。因此,“非對稱”趕超戰略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科技創新戰略,更是整個科技界必須要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
科技界應當遵循“四個面向”,以“非對稱”趕超戰略賦能科技創新事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努力,我國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建設具備了較好的基礎。我國有能力也有資源在自主創新、自立自強的道路上做出非凡的科技成果,這不僅僅關系著國際科技競爭態勢和格局的建構,也關系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等諸多方面。
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科技事業發展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三個面向”);2020年9月11日,在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把“三個面向”進一步擴展為“四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從“三個面向”到“四個面向”,突出了“人民生命健康”在國家科技發展中的戰略需求地位,鮮明地體現了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標志著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指導思想內容更加系統、體系更加完整、思路更加成熟,是對我國新時代推進科技事業發展指導思想的重大提升、重大創新,應成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的指導方針。
“非對稱”趕超戰略應成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踐行“四個面向”,要敢于創造,善于打破常規,應用“非對稱”趕超戰略思想,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出成果,不迷信國外權威,不盲從既有學說,敢于大膽質疑,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把“非對稱”趕超戰略融入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之中,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建立實施“非對稱”趕超戰略的體制機制
一是加強“非對稱”趕超戰略實施的頂層設計。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以制定科技創新規劃為總抓手,以實施規劃為著力點,積極引導科技界對存在“卡脖子”技術的重點領域和方向進行集中攻關,重點突破。
二是加強“非對稱”趕超戰略的“地基工程”。強化技術源頭的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圍繞“卡脖子”技術,運用反求工程,逆向找出相關的技術性科學和基礎科學薄弱環節,把相關科學凝練整合成若干重大科技問題,以此帶動科學理論問題的深入探究,為技術創新夯實知識基礎。
三是構建高效的科技資源配置機制。要狠抓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培養塑造一批帥才型科學家和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科學家,加強人才培養鏈各環節建設,加強產學研密切合作,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科技資源,克服分散、低效、重復等弊端,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達成鍛造“殺手锏”技術和突破“卡脖子”技術的目的。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經濟大家談 | 緊扣高質量發展內涵,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