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脫貧地區產業要長期培育和支持,促進內生可持續發展。產業發展是脫貧之本、振興之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至關重要。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多措并舉培育壯大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
以脫貧縣為單位規劃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要強化規劃引領,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認真總結扶貧產業發展經驗,科學編制脫貧縣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著力解決鄉村特色產業特色不明、層次不高、布局不合理等突出問題。要突出富民導向,堅持“立農為農”,優先發展方便農民、返鄉入鄉人員就近就地創新創業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把就業崗位和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域、留給農民。要突出規律導向,尊重自然規律、市場規律,防止出現產業發展“水土不服”。要突出特色導向,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和氣候優勢,優化調整農業生產力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鄉村手工業、現代農產品加工業、電子商務等優勢特色產業,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化形成“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發展格局。
以示范園為載體引領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示范園區,具有要素集聚、產業融合、設施先進、效益顯著、示范帶動等功能特征,是引領鄉村產業興旺的排頭兵。要按照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業集中的要求,優先支持脫貧縣選擇1至2個主導產業,積極申報創建各類示范園區,打造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農業建設樣板區和鄉村產業興旺引領區。積極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各類農業示范園建設,不斷完善園區軟硬設施。要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鼓勵通過整合聯合、兼并重組、上市融資等方式,著力扶持發展一批龍頭型、引領型的現代農業集團。要建立健全入園企業、項目與農戶間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托管服務等方式,將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完善利潤分配機制,推廣“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分配方式,維護農民利益。
以樹品牌為抓手提質增效鄉村特色產業。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質量強農、品牌強農”已成為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要以發揮品牌引領作用為切入點,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的原則,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包裝、統一營銷,支持脫貧地區開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論證,支持脫貧縣打造一批“大而優”、“小而美”、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推動形成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聯動發展格局。要加大脫貧地區農業品牌公益宣傳,利用農(林)展會、產銷對接活動等廣泛開展品牌營銷,提升脫貧地區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認可度。積極發展一批品牌建設中介服務企業,提升品牌設計、營銷、包裝和咨詢等專業服務水平。
以補短板為導向提檔升級鄉村特色產業。要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健全技術服務機制,完善農產品安全質量體系,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要加快完善脫貧地區鄉村物流流通體系,加快農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和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建設,引導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至脫貧村,打通鄉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要積極培育農戶的觸網意識,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區域特色產業精準對接,拓展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市場空間。同時,要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繼續開展脫貧地區幫扶產品認定,做大做實農產品銷售專區專柜專館和定向直供直銷渠道,優化政府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政策。完善各級黨政機關、學校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帶頭參與消費扶貧長效機制,深化對口幫扶消費機制,引導結對幫扶地區(單位)干部群眾自發購買脫貧地區產品、勞務以及到受扶地區旅游等,激發和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