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教授 馬雪松
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行之有效且具備自我完善與發展能力的制度體系。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推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充分考察這些制度創新的內在動力機制,鞏固黨對制度建設的全面領導,更加有效地激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使之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
首先,推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堅實保障,更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制度優勢。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需要進一步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以黨的自我革新帶動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創新。一方面要及時總結黨的自身建設經驗與總體規律,形成用以指導后續發展的原則與理念,繼續將制度建設貫穿于黨內政治生態凈化、黨內民主開展、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結合、黨員權利保障與義務履行相統一的過程之中。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熟定型是一項長期性和艱巨性的任務,尤其需要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和地方探索、細節優化的有效銜接,并創設規避風險機制、督促落實機制、秩序維持機制、效度考核機制等。
其次,推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持續發揮好制度優勢。黨在治國理政中創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這些制度優勢既是社會主義制度合理性、有效性與可行性的鮮明體現,又為未來制度創新的推進提供了經驗啟示。發揮好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需要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客觀看待我國制度體系的綜合特點與集合優勢,確保不同領域的制度、規范與機制在黨的統一引領下沿著正確方向進行改革、保持一致步調加以革新,為推動各方面高質量發展打牢制度基礎。發揮好制度優勢也需合理審視我國所處國內國際經濟社會環境,在綜合研判當前國際競爭與合作關系的過程中,提升制度體系自我完善、與時俱進、系統推進的能力,使之有效應對新發展階段多樣化的機遇與挑戰、復雜化的考驗與經驗,變被動適應為主動出擊、化阻力壓力為毅力動力。
最后,推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增強制度執行力,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制度的執行力作為衡量制度績效與保障設計落實的關鍵要素,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全面開啟的形勢下具有愈益重要的作用。“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增強制度執行力要在國家改革建設和制度創新過程中堅決維護制度權威,鼓勵黨內同志和全社會層面形成尊重制度、維護制度的意識與能力,強化對相關職能部門與管理機構履職行動、工作開展和權力運用等過程的規范監督。提升制度的執行力和可操作性也需要事先做好制度設計的科學評估和可行度測試,制定完備合理的制度建設操作方案,減少后續制度改革和創新的不必要成本,同時在制度建設過程中靈活調整且及時糾正整治制度體系中不符合發展要求、不契合未來愿景、不適合現實國情的弊端梗阻,通過不同制度的均衡發展和功能互補來凝聚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整體發展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