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醫藥業要實現傳承創新發展,就必須進行現代化產業升級。中醫藥現代化具有現代醫藥性、現代產業性和現代社會性,存在著資源豐富、市場需求旺盛等優勢,但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中醫藥發展卻遇到了缺乏質量監控標準等瓶頸,亟待加大各級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打造支持中醫藥產業現代化的政府投融資制度,完善稅收制度設計,支持中醫藥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財稅政策 中醫藥業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
中醫藥業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在與疾病抗爭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獨特的診療理論及治療技術的醫藥學體系,也是我國各族人民在數千年來逐步總結并持續豐富、完善的醫學科學。但由于中醫藥業本身存在著諸多限制條件,如支撐醫藥技術產生發展的文化背景未能被西方文化理解、藥物制作的定量標準體系尚未建立、缺乏專業人才等,使得中醫藥傳承不足、創新不夠、作用發揮不充分。因此,亟待從學理層面找到中醫藥業傳承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與中醫藥現代化的聯系
中醫藥業傳承創新發展是中醫藥現代化的堅實基礎。中醫藥學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并以顯著的療效、濃郁的民族特色、獨特的診療方法、系統的理論體系、浩瀚的文獻史料,屹立于世界醫學之林,成為人類醫學寶庫的共同財富。中醫藥是我國的重要文化傳承,我國的中藥材資源富饒、臨床診療歷史悠久、中醫理論體系完備、中醫藥診療效果顯著、中醫文獻典籍豐沛、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使得中醫藥產業在全球醫療研究領域具有尤其獨特的地位。尤其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也發揮了其獨特作用,以其獨特的治療優勢和治愈效果,為全球抗擊疫情貢獻了中國智慧。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余艷紅2020年3月2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的介紹,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
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及市場潛力是實現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堅實基礎。我國的中醫藥發展存在著諸多優勢。一是資源極為豐富。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數據顯示我國當年收錄的中藥種類高達2598種,收錄的中藥材有12807種,傳統方劑達10多萬首,中醫藥產業年產值已突破800億美元。二是市場需求旺盛。在我國,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中醫藥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隨著我國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慢性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正適合中醫所具有的“治未病”的特點,當前中醫在養生保健方面已經凸顯出極大的發展潛力。三是國家重視程度逐步提升。近年來,我國陸續頒布出臺了多部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多層次、立體化的政策支持和財力保障(見表1),中醫藥發展潛力巨大。
中醫藥現代化是傳承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中醫藥現代化既是實踐問題也是理論問題。從實踐角度來看,不難發現當前我國中醫藥業發展面臨著艱巨的轉型挑戰。壓力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部壓力,主要體現在中醫藥自身對于現代疾病的現實解釋功能與祛除作用,最突出的就是中醫藥在應對“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的顯著作用。另一方面是外在環境壓力,例如西醫西藥的競爭,人口老齡化及社會發展的需要等。從理論層面來說,當前對于中醫藥現代化的定義仍存在爭議。
一般研究均認為,中醫藥現代化應當包括三個特性:現代醫藥性、現代產業性和現代社會屬性。現代醫藥性指的是作為藥物,中藥必須與食品相分離。雖然傳統觀念中有“藥食同源”的說法,但是在現代,中藥作為藥物的屬性將日益與其作為食品的價值區別開來?,F代產業性則強調當前中醫藥行業發展已經脫離了自然經濟發展模式,各環節如種植、加工、萃取、制劑等都需要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產業鏈條,這一鏈條具備覆蓋范圍廣、與地域自然條件密切相關等特征。現代社會屬性則強調現代社會中藥物與人體健康聯系更為緊密,特別是隨著現代市場經濟制度建立,醫藥制度還與社會保障制度產生聯系,共同組成了社會管理體系。
進一步地,在研究中醫藥行業傳承創新發展的問題上應當聯系中醫藥現代化三個原則來考慮。醫藥性是首要原則,因為只有能夠有效治療疾病的中醫藥,才有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其次,產業性則是中醫藥行業做大做強的關鍵。由于中藥以自然資源、農作物等為主要原料來源,因而具有鮮明的自然經濟的特征,有必要加快其產業化發展進程,特別是要健全中成藥品種的產業化形成機制,在整理、挖掘傳統經方、驗方的同時,更要改革、理順、促進制劑的新藥開發與產業化形成機制,并通過資本市場的作用加速各環節生產的規?;蜆藴驶?,以促進整個中醫藥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最后,社會屬性是醫藥行業所必需堅持的。不論是我國傳統的“醫者仁心”理念或是現代醫學文明都十分強調為社會服務的價值取向,如果缺失則會對行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當前阻礙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醫藥性方面,我國中醫藥產業面臨國內外雙重壓力。國內壓力主要是因為中藥制造質量監控體系缺乏國家標準。一方面,當前我國最權威的中醫藥管理辦法依然是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其頒發時間已久;另一方面,為與國際接軌又采取“中藥西管”的管理制度,即在藥效評價上通過有效成分具體量化的方法來確定中藥藥效,但實際上該制度恰恰忽視了中醫治病過程中配藥講究“君臣佐使”的特征,該評判標準不僅不符合中藥炮制、熬制等特點,而且增加了中藥的生產成本,很大程度上抹殺了中藥的實際療效。國外壓力則主要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西醫診療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微觀分析,通過特定藥物有針對性的治療特定病癥,中醫則主張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綜合治療,通過提升人的“正氣”,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中西醫文化差異和治病理念的差異導致國外對中醫接受度不高。
在產業性方面,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水平依然較低,創新研發投入較少,制藥企業以仿制藥、改制藥為主,企業雖多但規模普遍較小。根據核心期刊《中草藥》在201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漢方藥銷售收入囊括了全球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而我國卻僅占全球份額的3%—5%。
在社會屬性方面,雖然當前對中醫機構撥款占財政和占衛生部門的比例都處于穩步增加的態勢。但總體而言仍處于較低水平,參見2011—2017年度財政撥款,中醫機構財政撥款占國家財政支出比重雖有上升,但占比較低,而中醫機構財政撥款占衛生部門的醫療衛生財政撥款比重也僅為6.5%左右。
財稅政策對支持中醫藥產業傳承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藥業要實現傳承創新發展,就必須進行現代化產業升級。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產業升級與前文所提產業有所不同。此處的產業升級是在堅持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方向下進行的產業升級。應當看到的是,產業升級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設備改造升級、新藥劑研制和人才培育等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但無論是基礎建設還是新藥研發,都存在建設周期長、前期資金投入量大的特點,產業升級后未來經濟效益也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僅依靠企業自身抵御風險,將極大地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使其更加偏好在現有基礎上生產更為成熟的仿制藥,而不愿意投入資金對企業進行產業升級改造或新藥研發。所以,讓中醫藥企業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進行更新換代必定步履維艱,政府理應積極采取措施,助力中醫藥企業轉型發展。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政策是我國實行宏觀經濟調控、彌補“市場失靈”的重要手段之一,對社會經濟綜合、協調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財稅政策可以根據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通過集中分配資金、培養經濟增長點、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產業戰略規劃和經濟結構優化的目標。當前,財稅政策依然是政府支持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最靈活、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政策措施??偟膩砜矗敹愓咧С种嗅t藥產業傳承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