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背景】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建設更多更先進的航空樞紐、更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做出了專門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進一步助推交通強國建設落到實處,深入梳理總結交通治理的典型經驗,近期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組織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城市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所、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等單位的知名專家,對湖北省多式聯運的實踐探索進行了深入調研。
2021年4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率全國政協調研組,在湖北督辦調研關于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情況時指出,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充分發揮地理位置、資源要素等方面的優勢,在交通運輸領域將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加快調整運輸結構作為先手棋,加強政策制度創新,在強化基礎設施銜接、拓展多式聯運網絡、提升一體化服務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長江黃金水道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成效顯著,為加快推進產業低碳轉型發展、積極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提供了有力支撐。
湖北省地處我國中部,是連接四方的樞紐地帶。長江“黃金水道”中段和京廣線、京九線在此交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武漢市更有“九省通衢”的美譽。近年來,湖北省以長江干線港口為依托,以鐵水聯運為重點,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加快構建“互聯互通、一體融合、人享其行、物優其流”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提升“多式聯運”效率和物流綜合水平。2019年10月,湖北省被交通運輸部確立為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
“多式聯運”,是多種(兩種及以上)交通工具相互銜接、轉運而共同完成的運輸過程。水運、公路、鐵路、航空乃至管道運輸,各有其優點,也有各自的不足。發展“多式聯運”,把上述多種運輸方式有機整合起來,可以更好地平衡運輸時效性和運輸成本,滿足全社會對商品、物資流通的多層次需求。湖北省探索的“多式聯運”,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系統謀劃布棋局 示范引領拓發展
想要落好“子”,首先心中就要有“棋局”。湖北省交通廳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始終堅持系統觀念這一寶貴經驗和重要原則,將系統謀劃、系統推進貫穿發展始終。先后組織開展了《湖北省多式聯運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湖北省多式聯運發展總體規劃研究》,出臺了《關于推進全省多式聯運發展的實施意見》《湖北長江經濟帶集裝箱江海聯運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導多式聯運健康快速發展。此外,武漢市交通運輸部門全力打造四大工業板塊之一的大臨港經濟區,以陽邏為核心的900平方公里被整體納入,吸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沿江布局,已累計引進各類產業項目180個,累計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世界500強和中央直屬企業中的18家在此落戶,陽邏經濟開發區已是中部地區投資最集中、最有活力的區域之一。在系統謀劃下,湖北省“多式聯運”為企業節約了運營成本。如中鐵武漢局集團公司投資9000萬元,修建鄂州北到三江港港區鐵路,實現鐵礦石大宗貨物“公轉鐵”。2020年,鐵路運輸404萬噸,相當于減少載重汽車運輸25萬臺次。2020年7月1日起,中鐵武漢局集團公司貨物運雜費遲交金,由千分之三調整為千分之一。同時,針對港口、集裝箱“多式聯運”,相關部門分別出臺了29項、158項價格下浮政策,分別降低“多式聯運”企業成本1.03億元、3.21億元。
積極開展“多式聯運”試點示范工程建設,是湖北省交通運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法寶。“十三五”期間,湖北省交通廳積極爭取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組織開展省內多式聯運試點示范。2016年,湖北省交通運輸部等十八部門下發鼓勵開展多式聯運發展的通知,武漢陽邏港鐵水聯運示范工程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示范工程,該項目于2019年已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在武漢陽邏鐵水聯運——第一批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引領下,黃石新港鐵水聯運工程成為第二批國家示范工程,在2018年,武漢糧食物流、宜昌翻壩運輸、鄂州公鐵水空聯運3個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第三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目前全國共開展三批次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共70個項目入選,湖北省就有5個項目列入其中,示范項目數量居全國前列。此外,湖北省交通運輸部門加快推進武漢、黃石集裝箱鐵水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大力發展鐵水聯運、江海直達、滾裝運輸,探索試點鐵路馱背運輸,拓展食品、醫藥等冷藏集裝箱多式聯運市場,發展“高鐵快遞”服務。依托航空貨運樞紐開展空陸聯運,支持發展卡車航班。鼓勵開辟和發展至武漢港、黃石港的集裝箱喂給航線,創新水上穿梭巴士等聯運模式。開辟武漢新港至國內沿海主要港口以及韓國、日本等國家的近洋集裝箱航線,創新班輪化組織模式。依托黃石棋盤洲港區、宜昌枝城港區、襄陽余家湖港區和荊州江陵港區,開展糧食、礦石、煤炭等大宗物資多式聯運試點工作。
形式多樣成體系 強基補短解難題
武漢陽邏港鐵水聯運“牽手”中歐班列和江海直達班輪,以多樣化的運輸形式為“一帶一路”服務。武漢至上海洋山港已實現“天天班”運營,武漢至東盟四國、武漢至日韓等到上海港“水水”中轉的集裝箱品牌航線不斷鞏固,長江航道已成為中部地區對東盟、日韓等國家的重要水運物流大通道。黃石新港在長江中上游率先實現了鐵路與港口水運無縫對接并實現常態化運營。宜昌枝城港區開通散改集公鐵水聯運路線,促進了“互聯互通”的鐵水聯運網絡和物流服務體系的形成。此外,湖北省交通運輸部門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加強與湖北省發展規劃的對接,共同推動完善物流場站布局,有序推進沿江、沿鐵路物流通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綜合運輸樞紐建設,沿長江和國家物流大通道逐步建設或改造一批集裝箱和大宗物資集散基地、多式聯運站場;不斷推進疏港鐵路、公路建設,不斷推進鐵路進園區、進港區,打通港區、園區“最后一公里”,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不斷完善省際、省內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設沿江、武西、京九等高速鐵路骨架網,完善武漢與長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區核心城市高鐵多通路連接格局;不斷推進京港澳、滬渝、福銀等高速公路重點路段提質擴容,加快打通鄂湘、鄂渝等對接周邊省市的省際出口路,開展武漢都市區環線建設,提升公路網整體供給能力;不斷加強沿江港口高等級航道建設,打造通江達海的港口內河航道集疏運體系。
“多式聯運”的特點是“多”,而其核心則在于“聯”。通過有機組合多種運輸方式,為客戶提供最適合、性價比最高的運輸服務。多式聯運既要無形對接,又要有形對接。“十三五”期間,為加快推進鐵水聯運,湖北省交通運輸部門聚焦當前“多式聯運”發展中存在的堵點和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注重加強鐵路、公路與港口、貨運樞紐、物流園區的銜接,重點推進武漢新港江北鐵路、蒙華鐵路、黃石沿江鐵路、三峽翻壩運輸體系等重點項目建設。具體如:重點培育、引進大型物流公司入場,積極發展貨運代理,廣泛推廣“一單式”貨運代理模式;充分發揮大型運輸、物流公司的引領作用,開辟物流新線路,提升湖北物流樞紐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不斷加強跨部門、跨地區協作,推動物流作業標準化、規范化,推動企業間作業標準互認工作,降低企業協作成本(或貨物轉運成本);徹底清理物流領域(特別是長江沿線地區)的政府補貼行為,規范物流市場秩序,把物流流向優化、運輸方式提升真正建立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之上,夯實物流引領資源配置優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此外,湖北省交通運輸部門還實施了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項目,長江航道“645”工程、漢江航道整治工程進展順利,連接長江和漢江的江漢運河已建成通航,碾盤山以下航道提升為千噸級航道。一批重點港口樞紐的集疏運項目納入國家及省相關交通規劃。鼓勵主要港口疏港鐵路延伸建設至碼頭前沿,減少港內轉運環節。統籌全省港口功能布局和結構,推進港口一體化,重點提升武漢港貨物集聚和輻射能力。加快推進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建設,加強配套物流設施和聯運體系的規劃。新建、改造了一批設施裝備先進、服務功能齊全的多式聯運專業站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