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與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相城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積極推動中央有關精神、省級有關部署和相城具體實踐精準銜接,全力推進重點工作加快突破,獲批江蘇省唯一數字金融產業集聚區、省首批車聯網先導區、省首個數字交通示范區、省唯一區塊鏈產業發展集聚區,實現全省縣域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估“三連冠”。這些發展成績證實,只要堅定信心、務實重干、奮勇爭先,就能夠在“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中展現擔當。
相城實踐啟示,抓好用好機遇,既能為一域爭光、也能為全局添彩。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能不能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至關重要。放到地方發展之中,也是如此。相城區經濟社會取得顯著成就,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相城區主政者善于分析大勢、把握大勢、謀劃大勢,在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和國際合作機會中尋找相城元素、體現相城作為。相城實踐啟示,一個地方要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要“先立乎其大”,勇敢跳出“區域桎梏”、打破“圈層意識”,在更強的競爭中選樹標桿,在更高的坐標系中謀劃發展,在多維的坐標和綜合的體系中抓住機遇、用活機遇、用好機遇。當前正是相城區闖關奪隘的關鍵期,要持續提高站位、超前規劃、積極爭取、主動對接重大戰略機遇,使頂層設計在基層落實落細,也使更多相城工作列入上級議事內容,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相城實踐驗證,創新驅動發展要以新換舊、以新提質并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只有將創新驅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成為地方發展的推動力。相城區之所以從曾經的“洼地”蝶變成為區域發展的“黑馬”、不斷取得突破進展,重要原因就是將創新作為核心戰略,始終淘汰落后產能、營造創新環境,始終壯大創新主體、厚植發展新優勢,始終布局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增長極。如此不僅解決了相城發展水平偏低、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還形成了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推動“六大新經濟產業”噴薄式崛起。相城實踐驗證了“污染排放做減法、經濟發展做加法”的路子在推動綠色發展過程中普遍適用。需要警醒的是,淘汰落后產能并不必然帶來發展質量的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落地上馬是一篇更大的文章。在借鑒相城經驗的過程中,應注重措施的配套性、銜接性與統一性,在營造良好創新人才成長環境、構建全周期創新孵化體系、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等方面綜合發力,發揮各類創新要素的驅動作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相城實踐表明,高質量發展史也是干群擔當史和精神成長史。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相城高質量發展不斷打開新局面,重要根源在于相城建區二十年來始終沒有“歇歇腳、緩一緩”的想法,持續保持著昂揚的奮斗姿態,以創新實踐不斷豐富相城精神的內涵。總體上,通過“立潮頭”摒棄“小相城、弱相城”的原有思維,讓爭先進位蔚然成風;通過“闖新路”搶抓四大國家級戰略機遇,走出富有相城特色的創新之路;通過“勇爭先”提振干群敢于比拼、不甘人后的精氣神,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跑出“相城加速度”;通過“當表率”為江蘇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作出相城貢獻。相城區的實踐表明,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既要充分認識到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從歷史傳統、地方稟賦、時代價值中汲取營養、凝聚共識,又要將人作為精神文明的主體,有效發揮黨員干部“頭雁”作用,團結凝聚廣大基層群眾,在奮進新征程中不斷提升覺悟、修養、境界和責任。如此高質量發展史才能融匯成一部干群擔當史和精神成長史。
(課題組成員:陶建群、張莉、宋金甫、韓冰曦、魏飛、郝顏玉)
責編/魏飛 美編/薛佳瑩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