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深入推進人才強國戰略,高瞻遠矚謀劃人才事業布局,大刀闊斧改革創新,廣開進賢之路、廣聚天下英才,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回望百年,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團結人才、造就人才、壯大人才的歷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多措并舉,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堅持黨管人才,護航人才成長。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堅持黨管人才,就是黨愛人才、黨興人才、黨聚人才。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造就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到黨的十九大強調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明確將建成“人才強國”確立為2035年遠景目標,就是通過黨的全面領導從人才引進、培育、評價、流動、激勵和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護航人才成長,助力人才進步,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環境,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堅持機制創新,激蕩人才活力。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做好人才工作,“精準識人”是前提,“人崗相適”是目的,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從《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以改革紅利釋放人才紅利,激發人才創新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到《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再到《關于深化實驗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等,一份份改革文件接續出臺,從完善人才培養到改進人才評價,從暢通人才流動到激勵人才發展,突出了“放權、松綁”核心和“精準、分類”要求,促進了人才鏈、創業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切實以改革紅利釋放人才紅利,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堅持平臺打造,推動人盡其才。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讓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是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不竭動力,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的活力源泉。因此,要著力打造人盡其才的廣闊舞臺,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不僅讓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也讓新型職業農民釋放更多的智慧力量;要持續加強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視與投入,讓更多科研工作者革故鼎新、堅忍不拔為高水平自立自強夯基壘臺;要繼續推進浦東新區發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成渝“雙層經濟圈”建設,以良好的環境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人才如萬馬般奔騰,開創社會經濟發展新局面。(作者:鐘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