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國政府已經提出申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開啟了我稱之“后申請時期”的進程。要推動這個進程,需要申請方和批準方相向而行。
就批準方而言,會有個考察、討論、研究、決定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估計比較復雜,也可能時間比較長。我們寧可把時間考慮得長一些。
現在的問題是,作為申請方,我們是被動地消極等待,還是主動作為、積極準備?我主張,我們應該主動做一些準備工作。
加入CPTPP對中國各個方面影響都很深。在這個進程中,進行一些區域性模擬試驗(或稱“壓力測試”),進行先行探索,就是準備之一。
那么,中國如此之大,先行探索區放在哪里呢?或可考慮放在遼寧。
為什么選遼寧?
理由一,從地理歷史角度看。先看地理:CPTPP是跨太平洋伙伴關系組織,主導者是日本。在跨太平洋版圖上,中國各區域中位于太平洋沿岸且離日本最近的地區在哪里?在中國東北地區。放眼東北亞,中國東北地區恰好居于“東北亞的核心地帶”,而東北地區的龍頭則在遼寧。遼寧不但連接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而且與京津冀地區(我國中樞)連接,具有比較強的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組織的吸引力。
再看歷史,遼寧和東北地區跟日本和東北亞的交往歷史悠久,唐朝時期就有一條絲綢之路(東線)經遼寧和東北地區通往日本、俄羅斯和朝鮮半島,與日本乃至東北亞之間有大量的人員和商品交往交流,近代以來,交往更加緊密。
理由二,從與國際規則“接口”角度看。CPTPP被視為21世紀新型國際經貿規則的典范和引領者之一。其對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高度追求,直接涉及中國的“制度型開放”問題。雖然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但從區域角度思考,用CPTPP的相關條款和標準來衡量,國內哪個地區遇到的挑戰更嚴峻?我認為是東北地區,這應是公認的“焦點地區“。7月13日,我曾在《遼寧日報》發表觀點提出:遼寧要“當好東北振興新突破的開路先鋒”?;诖耍谶|寧籌建先行探索區比其他地區更具有合適的“典型意義”。
理由三,從現實條件來看。中央已經決定打造東北對外開放新前沿,而遼寧是“新前沿中的前沿”。特別是,這個開放,不僅包括商品、資金、人員、技術、信息等領域的開放,而且包括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這方面,遼寧是有主動性的。不久前,我應邀參加了遼寧省委有關部門組織的遼寧省制度性創新成果評審工作,實際感受到遼寧省上下對制度性創新的積極性很高,這是先行探索區必須具備的內在條件。
先行區做什么?
建議重點抓以下五個要點:
第一,國企改革。這是整個東北地區改革開放的關鍵因素。遼寧雖作出了很大努力,但同樣存在較多問題,如部分國企存在虧損問題。
第二,由行政主導的選擇性產業政策,向市場導向的功能性產業政策轉變的問題。政府要改善營商環境、落實公平競爭,切實反壟斷。
第三,保護知識產權問題。不僅對國外,而且對國內。例如,東北地區大院、大所科技人員“職務發明”成果的產權界定和保護問題。
第四,勞工權益問題。現在有三種勞動形態,如何實行各類勞工的權益保護機制。
第五,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特別是強化環境保護這樣的社會責任,以促進綠色發展。
總的思路是:邊申請、邊探索,不要“等”,這也是用開放促進東北振興發展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一招。
(作者:常修澤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