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任務,對于加快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針對污染防治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快車道”。從“十三五”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到“深入”的轉變,也意味著所要觸及的矛盾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要求也更高。“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永遠沒有盡頭,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工程,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國家大計。
70多年來,中國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在創造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奇跡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人口急增能源短缺、土地沙化、水資源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扎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體化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共治,有效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在重點領域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并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努力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嘆的綠色答卷:2020年,中國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0%;中國民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滿意度達89.5%;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碳排放分別比2015年下降13.2%、18.8%。一個個數字記錄下的根本性變化、歷史性成就充分說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黨中央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高瞻遠矚做好頂層設計,黨的十九大把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列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動員各方力量向污染宣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新的征程中,我們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堅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凝心聚力,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綠色根基,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要秉持系統觀念,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構建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張文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