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簡陽作為成都代管的縣級市,緊緊抓住成渝雙城經濟圈崛起的大好形勢,一體深度融入成渝雙城快速發展格局。在城鄉發展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進步中,簡陽市發掘簡陽優勢,突出簡陽特色,提升簡陽品質,一體推動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的簡陽之路,為四川全省和全國的城鄉融合一體發展提供了簡陽樣板。
一體深度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
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打造中國城市群發展的“第四極”,是新時期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最新部署,是中國現代化全面發展的國家戰略。簡陽市作為成渝兩大城市之間的中間樞紐,是成渝城市雙峰之間的重要紐帶城市。簡陽市緊緊抓住成渝雙城崛起的大好時機,一體深度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
一是一體融入。簡陽市的城鄉發展規劃,要一體對接成都市和重慶市的發展規劃,做到無縫銜接、一體建設,一體對接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國家戰略和總體格局。二是深度融入。簡陽積極發掘自身資源優勢和天府機場區位優勢,補齊補強成渝雙城的產業空檔和服務缺口,在生態環境、產業結構、城鄉規劃、人口集聚和鄉村振興中深度融入成渝雙城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中。
一體深度融合城鄉規劃與發展
在對接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同時,簡陽市高度重視城鄉融合一體發展。一是一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在是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同期規劃整體布局城鄉一體發展愿景,實現了城市規劃師和鄉村建設規劃師的縱向一體,編制鎮街道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為城鄉融合一體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藍圖。二是一體建設。在一體規劃的藍圖基礎上,簡陽市一體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城鄉居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本硬件條件。三是一體進步。由于有了城鄉融合的一體規劃和一體建設,簡陽市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提高;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752元和19643元,分別增長6.3%和9.1%,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一體深度發掘城鄉資源優勢和綠色生態價值
簡陽市緊緊圍繞建設“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的總體定位,在深度一體挖掘城鄉資源優勢和發展條件方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簡陽發展之路。在工業經濟的發展中,依據簡陽原有“三線建設”時期的工業基礎,發揮臨近天府機場的區位優勢,發展簡陽獨特的產業布局。在第三產業方面,簡陽市依托臨近成都東部新區和天府機場的交通便利,有效利用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和三岔湖水庫等獨特綠色資源,在會展經濟、總部經濟、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美食旅游等方面開拓創新。在第一產業方面,簡陽市緊緊圍繞成渝雙城生活需要,根據自身的地理條件和農業特色,發展高效的現代農業和高附加值的農副產品加工業。
城鄉融合發展簡陽樣板的未來愿景
借勢成渝雙城經濟圈崛起的強勁東風,依據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的總體規劃,堅持和加強簡陽市委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治組織和公民參與的協同力量,簡陽市城鄉融合發展的簡陽之路會越走越寬。簡陽需要在以下四個方面繼續大膽探索,打造簡陽創新樣板。
繼續借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崛起機遇,開創獨特的簡陽經濟結構提升。簡陽市把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在成渝雙城產業缺位或不強的產業鏈之中,依靠簡陽的空港區位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通過補齊補強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和共享經濟等,以現代產業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依托公園城市,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和創意經濟。簡陽市充分利用臨近成都東部新區和空港的區位優勢,依托優美舒適的綠色資源和生態環境,完善和宣傳簡陽的綠色生態品牌,大量建設“小而美”的鄉村田園小型會議、會展莊園。另外,簡陽市可以在靠近天府機場的周邊鄉村,建設高檔次、小而美的精細化會展會議設施,利用距離機場只有十幾分鐘的“時間優勢”,大量吸引小型會議、精英商務會談、短期休閑療養等人士,吸引在成都和重慶大城市生活的人們,在周末和節假日到簡陽旅游和享受美食。
整合簡陽文旅資源,唱響“四川美食之都”的簡陽品牌。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在時代變遷中的獨特印記,是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根脈,是一座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寶貴人文資源。簡陽市有著眾多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資源可以挖掘,只是沒有一個統一的叫得響的文化旅游品牌。如何整合簡陽文化旅游資源,加大宣傳廣告的力度,這就亟需簡陽市主動作為,加大整合宣傳力度。
立足既有實踐舉措,探索城鄉融合的簡陽制度樣板。城鄉融合一體發展之路任重道遠,尤其是城鄉深度融合的制度性建設更加艱難。為此,簡陽市在城鄉統籌融合的制度化改革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多的制度性改革探索和有益實踐,未來還需要在城鄉一體融合的制度改革中進一步大膽創新,引領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的制度改革創新,形成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豐富和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簡陽樣板的制度內涵,為全面現代化進程中的城鄉融合發展做出更大的簡陽貢獻。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責編:于 飛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