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大學生是青年群體的主力軍,提升大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對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好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職業能力不僅是大學生從校園走向工作的“敲門磚”,也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基于人的全面發展視角,從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理論邏輯、著力方向及問題剖析三個角度進行思考,有助于破解當代大學生在自身發展和社會就業方面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全面發展 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人的全面發展是全方位、多維度的深入發展,發展主體既是作為單個個體的人,也是作為“類”的所有人。全面發展是指為滿足人的各類需求,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綜合發展。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和發展條件有了質的飛躍。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大學生包括就業壓力在內的各類壓力逐漸增大,大學生在畢業求職、創新創業、社會融入等方面的問題日漸凸顯。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增高,受疫情影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要緩解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要從加強大學生就業扶持政策力度等客觀條件著手,更要從提升大學生職業能力的主觀因素發力,這樣才能標本兼治,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
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出發點
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需要是人在生存發展過程中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某種特定要求。社會發展階段不同,人的需要不同;每個個體不同,需要也不同。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漸進過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要分為基礎需要和高層級需要,基礎需要是人對物質的依賴性的體現,高層級需要體現了人對價值理念的追求。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需要是建立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基礎上的,也是人的發展所必需的。生產力低下時期,人的第一需要是生活需要,勞動是滿足生活需要的一種手段;生產力發達時期,物質生產足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人們會轉向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勞動的社會價值意義也逐漸顯現。因此,人的需要的滿足程度是衡量人的全面發展程度的重要標準。
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能力是人在實踐中不斷培養提升的、為滿足某種社會需要而具備的素質。促進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是黨和國家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毛澤東同志曾提出,“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鄧小平同志曾指出,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對新時代人才培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闡釋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內涵,為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社會關系是指在物質和精神實踐過程中,人們所形成的相互關系的總稱。而社會是由多個個體的人通過實踐建立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社會關系的發展是以人的能力發展為前提的。每個個人的發展都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實現,沒有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發展的個人。通過實踐形成的社會關系使人的社會屬性特征凸顯。隨著人際交往活動的增多,交往內容與形式會更加豐富多彩,隨著交往深度的拓展,新的社會關系會出現,如此循環往復,最后形成縱橫交錯的社會關系網。和諧的人際關系會促進人的發展和能力提升。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在注重物質關系的基礎上,不斷地豐富發展其他社會關系。
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著力點
職業能力指的是,在特定的職業中,個人將知識、能力、概念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進而逐步培養起來的一種完成職業任務的能力,是對某類職業需要的各項能力的綜合。
基本職業能力是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礎。基本職業能力是指基本的學習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等,是進行深入系統專業能力培養和綜合能力培養的前提。基本能力的培養主要依靠學校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大學階段是學習知識、豐富閱歷、積累經驗、培養能力,步入社會的過渡期。在大學階段要加強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重點鍛煉其主動自覺學習的能力,重點培養其邏輯分析以及解決矛盾的能力。
專業能力是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關鍵。專業能力是特定職業要求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作為核心職業素養,是職業能力培養的關鍵一環。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寄語青年,要“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養,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煉品格,在工作中增長才干、練就本領,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當代大學生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扎實的理論知識,并且能夠將之熟練運用于工作中。專業能力的培養還需要掌握和運用多學科知識,研究和學習與工作相關的前沿問題。交叉學科研究是獲得創新成果的重要途徑,專業能力的形成需要多概念交叉以及知識整合,專業能力越扎實,理論結構越完善,相互聯系越緊密,創新內容就越容易產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是提升整體職業能力的著力點和關鍵。
綜合能力是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重點。綜合能力是考量大學生能否勝任工作崗位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社會能力與個人能力。社會能力主要指個人在團隊中的協作發展、交往合作以及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養。任何職業離不開與周圍環境和人的交往實踐。具備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是在工作中開拓進取的重要條件。個人能力主要包括愛崗敬業、嚴謹認真、誠信友善的職業道德和職業人格,是職業能力中最活躍的能動要素。個人能力的提升可以調動就業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其他能力的培養。個人能力為社會能力提供發展前提,社會能力為個人能力提供發揮空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加強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加強校園與社會的有效銜接、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社會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