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反壟斷又有新進展。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發布《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降低平臺經濟參與者經營成本,建立有序開放的平臺生態。除了開放外鏈,2021年下半年以來,互聯網行業互聯互通工作正在走深走實,一個個“屏蔽清單”正向“機會清單”轉變。
分享、連接和開放本是健康數字生態的基礎,也是數字經濟區別于傳統產業的獨特優勢。但長期以來,一些互聯網巨頭一味從商業利益出發,濫用自身市場地位,人為分割互聯網陣地,大搞圈地運動,讓本應萬物互聯的互聯網世界變得處處梗阻,互不相連。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面臨流量紅利退潮、增長乏力,打破信息孤島、開放平臺生態是走出困境的通關之道。2021年下半年以來,打破互聯網上彼此隔絕的呼聲越來越高。
工信部于2021年7月啟動了為期半年的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屏蔽網址鏈接問題也是本次整治行動中的一個重點。9月初,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組織召開了“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要求9月17日各平臺要按標準解除對網址鏈接的屏蔽。
在國家政策扶持及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背景下,互聯互通已成為新基礎設施實現公平、便捷、普惠的重要抓手。國家采取的這些舉措,并不是去拆大平臺、大公司,而是通過互聯互通,打破各種人為設置的不合理壁壘,既保障平臺規模優勢帶來的巨大價值,同時通過平臺互聯實現數字經濟融合貫通。
在當前強監管環境下,靠封閉場景與壟斷用戶、數據、流量賺錢的時代必將一去不復返。相關企業應考慮如何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通過互聯互通和創新技術驅動互聯網做大市場增量,在更大的流量規模、更廣闊的系統生態和更強勁的動力推動下,創新商業模式、獲取發展機會,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攜手共同做大數字經濟蛋糕。
互聯互通將成移動互聯網面向未來的重大機會,“互聯”讓互聯網重回早期開放狀態,網站可以被搜索引擎索引,不同平臺的鏈接可以自由分享,用戶的訪問沒有“人工路障”,企業的流量成本有所減少;“互通”則讓互聯網企業之間、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之間真正“協同”起來,互通有無,技術賦能,生態扶持,共同分享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紅利,帶來更多乘數效應。
解除網址鏈接屏蔽只是解決互聯互通問題邁出的第一步。在即時通訊以外,還有電商購物、游戲娛樂、新聞資訊、生活服務、在線視頻等主要互聯網垂直領域在內的諸多應用服務,同樣需要解決互聯互通問題。此外,互聯互通也不只是平臺信息和內容之間的互聯,更要讓技術與生態互通。只有深層次的互聯互通,才能真正提升互聯網創新活力。
當然,互聯網腸梗阻重新打通后,相關平臺還要解決好風險管控與利益分成等方面的挑戰。比如,互聯互通下,如何保護好用戶隱私數據,如何避免交叉支付下的清算差錯,如何建立雙贏的收益分成制度。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后面的考驗還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