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要樹立“產才融合”理念,堅持“以產聚才、以才興產”,貫徹新理念,搶抓新機遇,讓人才活力充分涌流,加快建設人才集聚洼地和創新高地。
聚焦“產業引人才”,以求賢之心“謀”才。人才聚,則事業興。圍繞重要產業、重點項目和鄉村振興需求實際,優化政策,拓寬渠道,加速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洼地,走好“產才融合”之路,以產聚才、以才促產,實現產業發展與人才集聚的螺旋式上升。同頻“產業鏈條”精準引才。實施重點產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計劃,聚焦主導產業以及新興產業、關鍵行業,以產業鏈帶動人才引進和培育,突出精準施策、需求導向,引進重大項目、關鍵技術、“卡脖子”環節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推動產業發展與人才集聚同頻共振。系緊“鄉情紐帶”同步招才。健全“雙招雙引”協同推進機制,依托招商人才小分隊、引才工作專班、上高商會等隊伍,健全完善“鄉賢智庫”,建立“上高招才引智聯絡站”,加強人才工作對外聯系,延伸人才工作前沿陣地,推進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同時充分發揮上高駐外商會協會及鄉賢資源和信息等優勢,以項目研發為依托,積極推行“項目+人才”的引才模式,讓鄉賢和客商為上高招才引智。激活“人才飛地”高效聚才。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鼓勵引導上高工業園區、水稻科技小院同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聯合,在人才、技術、產業聚集地建立“研發飛地”“人才飛地”,實現技術研發在異地、成果轉化在本地,推動人才向產業龍頭、高新集群、創新平臺、重大項目集聚,以人才振興助力產業振興。
聚焦“人才興產業”,以筑巢之手“孵”才。致治之要,以育才為先。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打造多種形式層次的人才培養平臺。“一線蹲苗”鍛煉人才。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以“百名人才進企業、千名干部下基層、萬名黨員作示范”行動為契機,有計劃地組織引導各類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積極投身到經濟發展主戰場、鄉村振興第一線、基層治理最前沿。給人才壓擔子、讓人才經風雨、促人才長本領。“揭榜掛帥”成就人才。充分發揮上高籍在各大高校院所高層次人才的專業和科研優勢,牽線搭橋、舉薦人才,由縣委、縣政府向省內外高校院所“發榜”,組織重點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平臺共建、智力引進、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合作,專項聘請技術顧問、科研團隊,進行技術入股承包和技術指導,將技術成果轉化落地。“進修計劃”升級人才。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和培訓制度,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支持提升學歷,鼓勵人才走出去“闖一闖”,精心組織高層次人才論壇交流,推薦高層次人才參加各類研修班學習,把“潛力股”變成“實力派”。深入推進“實用人才培優”計劃,大力推廣“校企合作辦班”“專家+技術員+種養戶”“工匠大師+技能人員”等培育模式,補齊實用型人才短板。
聚焦“高質量服務”,以環境之優“留”才。環境好,則人才聚。堅持用心留才,用情留才,用事業留才,用環境留才,以優質服務真情留住人才。點對點聯系。堅持教育引導與關心關愛并重,一對一聯系服務優秀人才。把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與加大對人才的保障力度結合起來,切實加強對各類專家人才的思想聯系、感情交流和服務保障,激發人才的榮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積極做好各類專家和優秀人才的常態聯系、走訪慰問、健康體檢等組織協調和服務。實打實激勵。優化人才表彰獎勵制度,為創新型項目成果轉化打通“綠色通道”,鼓勵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協助做好申貸工作。全方位宣傳典型人才事跡,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新風尚,讓人才綻放更大光芒。心貼心服務。不斷改進完善人才服務方式,“百分百”做好政策獎補兌現,及時撥付人才項目資助經費、發放人才生活補貼。當好人才管家,優化人才服務流程,解決好人才關心關注的“關鍵小事”,在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方面提供全程“一對一”“一卡式”“一站式”貼心服務,讓各類人才在上高舒心生活、安心工作、專心發展。(作者: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徐芳)
